【原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心得】人不知而不慍,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從小我們積極表現,努力爭取就是為了得到老師和家長的認可。長大了,工作了,拼命的加班,做業績,就是希望得到領導的認可。這些努力都是為了讓人“知”。
不僅僅是能力和成績需要被人所知,受了委屈,就到處澄清辯解,清白曲直事關重大,更是需要人“知”。
現在是一個圖表現的社會,人人力爭上游,事事力求拔尖、出頭、創新。如果有人不了解你的實力,誤會了你的清白,不生氣,不辯解?三人成虎,眾口鑠金,白的被指鹿為馬成了黑的,還不辯解?是明知辯解也無用,還是懶得爭辯,不屑爭辯?
工作,生活中總會有矛盾,大家站在不同的立場上來做事,終究是會有沖突。一團和氣,一味妥協,又怎么能做的成事兒呢?協調不好這些關系,就常常會感到,做事情容易,做人真難!
有時候想,既然人不知那就,日久見人心吧。也很委屈,但是慍又如何?難不成還像祥林嫂一樣,見人跟人說?即便說了,人家覺得你是在抱怨,在狡辯。這就像天天更新的八卦消息,那些明星天天被黑,被潑,如果不想被炒作,誰有功夫天天去澄清呀!
人不知而不慍者,不一定都是君子,也許是無奈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6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