荇菜的濫觴
《關雎》是《詩經》中的一首。窈窕淑女的形象是采荇女,“參差荇菜,左右采之”“”參差荇菜,左右流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重章疊句,渲染了采荇女子的美好品質。勤勞,健康。長期在水邊采摘荇菜,一定浸染了水一樣的柔美。內心一定像水一樣的純凈。面對著男子的“寤寐求之,一直在不慌不忙的采荇菜。保持著矜持,沒有擠眉弄眼,沒有輕浮張狂。就像荇菜隨著水波輕搖。”“窈窕”,直接寫出文靜美好。沒有直接寫女子的容貌,但從男子“寤寐求之,寤寐思服輾轉反側,”來看,一定顏值很高。但詩句沒有直接寫,只是反復出現采荇菜的場面,引人遐想。荇菜,據潘富俊在《草木情緣》考證,即現今的莕菜,是生長在水塘中的浮水植物,先民采集供為蔬菜。葉子比觀賞睡蓮要小,圓溜溜的像錢幣,梗細長如線,隨水流搖曳。一個在水邊采荇菜的女子,就像荇菜一樣美好。沉靜,矜持,勤勞,健康,純真。她對男子的追求是什么態度呢?至少不討厭,男子“輾轉反側”之后,決定“琴瑟友之,鐘鼓樂之”,更進一步以自己的才藝打動他,說明她沒有明確的拒絕,讓男子有一點希望。至于,結果如何,只給讀者以想象。而男子雖然深深愛戀,但發乎情,止乎禮,。體現了詩經“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特點。”
孫紹振教授在《文學文本解讀學》一文中說,一切文學經典,哪怕是個案的,其中也蘊含著民族文學藝術探險的歷史積淀,詩歌,戲劇,小說的作者,都是從文學規范形式歷史的水平線上起步,又合乎邏輯地走向僵化乃至蛻變、衰亡的。從這點說,《關雎》里的采荇女和沈從文的《邊城》里的翠翠有某種聯系呢?勤勞,健康,純真,被順順家的大佬、二老愛著,卻又矜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