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天的熱搜榜,著實熱鬧。
有些人官宣、有些人分手、有些人離婚、有些人結婚……
還有一些更加負面,讓人心生恨意:
“女子半夜遭毆打,68秒內,施暴男子用拳頭重擊吳某頭部等部位19次,腳踢10次,其中26次正中女孩頭部…隨后,該男子拽著女孩的頭發將她拖出了視頻監控區域。
”“某一線明星因夫妻感情不和訴訟離婚,現如今明星母親去世,在前妻故作堅持下,最終,已逝老人盼不到親孫祭拜”
……?……
現如今滿網充斥著這類事件,身邊也都充斥著各種負能量,明星沒八卦就不叫星聞,企業不偷稅也沒法做大做強,誰誰誰的媳婦又和誰誰誰的誰誰…這個社會究竟怎么了?或許是我有些敏感了吧,希望是這樣。
不得不承認,環境真的能改變一個人的行為方式與邏輯思維,讓我這樣一個終日在職場領域分享創業感悟的人,也有了寫一寫關于“惡人”與“沉默”的欲望,以表明我愛憎分明的態度。
雖然我們提倡仁義禮智信的做人原則,但是這條原則也不能一成不變,如果在“惡人”面前,你還和他們講道德,那只能是你自己吃虧,死路一條。
古圣先賢提倡的一些道德準則,往往是約束君子,卻不能約束小人,小人會對那些所謂的道德觀念不削一顧,所以說和不守道德觀念的人談仁義禮智信,無疑是對牛彈琴。
莫讓“東郭”再次錯把“兼愛”施于惡狼
即使在人際交往中,也必定存在“東郭先生”式問題。一個人應該真心實意地愛人、敬人,但絲毫不應該憐惜狼一樣的惡人。
大家都聽說過東郭先生與狼的故事,東郭先生十分迂腐,只知道死讀書,有一天,他趕著驢到一個中山國的地方。忽然碰到了一只被獵人追趕的狼,狼跪在地上苦苦央求,東郭先生心生憐憫,于是便將狼裝在自己裝書的口袋里,救了狼一命。獵人趕來,東郭先生還對獵人撒謊說沒有發現狼經過。
獵人走后,東郭先生將狼放了出來。誰只狼轉過來又吃東郭先生,東郭先生很后悔,他一邊躲著狼的攻擊,口里還不住地罵道:“你這個沒有良心的東西,我好心救你,你倒要害我!”狼可不管他那一套,還是一個勁兒的像東郭先生撲去。
情況危急之時,正好有一位老農經過,東郭先生急忙將他攔住,向他講述自己怎樣救了狼,可狼卻要傷害自己的事情,請老農評理。然而狼卻不承認東郭先生救了他的命。老農想了一下,說你們的話我都不信,這只口袋這么小,怎么會裝下一只大狼呢?請再裝一下,讓我看一下。狼同意了,讓東郭先生重新捆起來,裝進口袋中,老農馬上將口袋扎緊,對東郭先生說,這種傷害人的野獸是不會改變其本性的,你對狼仁慈,簡直太糊涂了。說完,他便掄起鋤頭將狼打死了。
東郭先生頓然醒悟,很感謝農民救了他的命。
東郭錯把“兼愛”施于惡狼身上,因此險遭厄運。這則寓言點醒我們,即使在人際交往中,也必定存在“東郭先生”式問題。一個人應該真心實意地愛人、敬人,但絲毫不應該憐惜狼一樣的惡人。
現在,“東郭先生”和“中山狼”已經成為漢語中固定詞語, “東郭先生” 專指那些不辨是非而濫施同情心的人,“中山狼”則是指忘恩負義、恩將仇報的人。
少年時巴金先生與惡狗的故事
狗是不講仁義道德的,在狗面前,你越不忍心傷害它,它越對你有更大的傷害。在狗面前講仁義道德,你只能被他所咬傷。
文學巨匠巴金先生曾經在文章中寫到,小時候他不忍心打狗,有一回在新年里,他到二伯父家玩,一條大黑狗追趕他跑過幾塊花圃,后來他跑上洋樓,才躲過這一場災難,沒有讓狗咬傷他的腿。
以后見著狗,他總是躲著狗,當然狗也沒有任何收斂,依舊是追望著他的影子狂吠,他越不忍心打狗,狗越兇。有一天他忽然覺得在狗面前,你不忍心打它,它必定會傷害你。
有天巴金先生看見狗,他便果斷站住,不再逃避,結果是他站住,狗也站住,望著它狂吠,狗張大嘴做出要撲過來的樣子,但是并不敢向前一步。狗怒目看著他,他也怒目看著狗,兩者之間保持著一段距離。
這樣過了一會兒,巴金轉身就走,狗馬上追了上來,他立刻從地上撿起一塊石頭對準狗打了過去。石子打在狗身上,狗叫了一聲,馬上調轉身子逃掉了。
巴金先生的這段經歷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惡狗是不講仁義道德的,在惡狗面前你越不忍心傷害它,它越對你有更大的傷害,在惡狗面前講仁義道德,你只能被他所咬傷。
因此面對“惡狗”,你就要像巴金先生一樣,撿起一塊石頭,對著它毫不猶豫打過去。這時候,他就會跑掉,不會再傷害你。
在“惡狼與狗”面前講一些仁義道德是沒有用的,這更會助長它們的囂張氣焰,所以面對“惡狼與狗”仁義道德并沒有“拳頭”好使,給他幾“拳頭”勝過講一萬遍的仁義道德。
一味地抱著仁義道德去為人處世,結局大都對自己造成傷害。所以說奉行仁義道德也需要看對象,如果面對的不是講道德的人就要改變道德的做法,對其以牙還牙,才不會使自己處于被動,受到傷害。
人心變,事態也在變,傳統的處世觀也得變。出世入世,可方可圓。舍去面子,保住里子,大智若愚,以平常心看待世界,這都是新時代理想的處世之道,既能保持自我,又不會使你成為眾矢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