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推出后,家庭生育二胎的愿望并沒有人們設想中的強烈。因為,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是“養不起”。其次是不想養。
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是否有能力生二胎,在很大程度上是個經濟問題。家庭資產狀況、收入狀況、住房狀況等基本經濟情況是決定你有否能力生二胎的最關鍵因素。
我的大表妹蘭,女兒9歲了,他們夫婦就決定不要二胎。一是現在這一個孩子養得就累,平時工作就很忙,還有房貸的壓力,不想再要。二是沒人幫忙帶孩子,父母都年齡大了,再說與老人的育兒理念也會有矛盾,請保姆又請不起。三是生了孩子,生活質量會下降。他們說現在生育成本和教育成本這么高,生孩子容易,養孩子不易,要養得好,就更不容易了。還不如把這個撫養好,讓她受到最好的教育,快樂幸福地成長。
而我的堂弟,也是一個女兒,現在10歲。不過他們生活條件優越,有車,有幾套房,父母也主張他們再生一個,說可以幫忙他們帶小孩子,但是他媳婦死活不肯養。理由是生一個就夠了,反正自己有體面的工作,有不錯的收入,將來老了也不指望孩子來贍養。她說將來能老來守病床的子女,不在數量而在質量。空寄希望,不如把生二胎的成本投資在自己身上,好好保養自己。工作之余盡情享受生活。逢假期就外出旅游,出國旅游也是家常便飯的事。
而我的小表妹,一個沒有 工作沒有收入老公是個小工的家庭主婦,居然懷孕了,要生二胎。其實幾年前她就想生二胎,是她父母制止了她,說她的情況不適宜生二胎。這次懷孕,是因為她騙她媽說她肚子不舒服,要去保健院檢查,將環取出來,不到一個月就懷上了,讓她媽很生氣。
她媽生氣的原因是她自己沒有經濟收入,老公的收入也很微薄。她的頭胎又是兒子。從她結婚生子到現在兒子上學,小孩的奶粉、衣服、零食、玩具,偶爾還有個頭痛腦熱什么的一切開支都是她媽掏的腰包。她媽為她付出那么多她還不知足,有時還與她媽頂嘴。
如果第一胎是女的,她要生,還可以理解她。問題是第一胎是男孩,如果第二胎又是男孩,那就等著崩潰吧。最苦的是她父母。因為懷孕、孕檢、生產需要錢,孩子小時候吃奶粉,上學后除了學費,還可能上各種輔導班,都需要錢。這些錢從哪里來?還不是由她父母出?大家都說她很自私,只會啃老。
我倒是很佩服我的一個表姐,她早在十多年前就避開計劃生育生了二胎,說起她的二胎也確實很不容易。她是帶環受孕的,因為頭胎是剖腹產,間隔才一年多,醫生說人流危險,建議她生下來結扎了。于是她聽醫院的話只好生下來,二胎又是剖腹的。她兩夫妻的父母都因為各種原因沒有辦法幫她帶小孩,她做了幾年全職媽媽。在做全職媽媽的那幾年確實非常艱辛,有經濟上的壓力,還有生活上的壓力。后來老二上幼兒園后她才開始出來工作,現在兩個都上初中還買了房子,身邊的人都佩服她,同時也知道她的不容易。
我是個70后,從我記事起,就知道當時的人們以多生孩子為榮,多子多福的思想大行其道,經常看到村里人為避計劃生育,要么投靠親戚住在別處,要么外出打工。孩子出生后因為被罰款導致日子艱難也在所不惜,也有的人家直到孩子生出來都幾歲了才敢帶回家。我的同齡人也是兄弟姐妹多的占大多數,至少三個以上,很多都是四個五個的。
以前的生育、教育成本也不像今天這么高,只要生了,順其自然地生長,上學,讀書。沒有早教班,興趣班,輔導班等,反正能讀就讀,不能讀就外出打工。反觀現在的年輕夫婦,放開二胎都不肯生,是因為現在生育一個孩子的成本太高了,面臨的教育、醫療、房子等幾座大山,是普通家庭較難以承受的現實,生育一個孩子不是只把他帶大就行,而是要將其培育成才,讓其有比較美好的未來。
現代的女性更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追求高品質的生活。高收入高學歷的女性,有更高的生活標準和需求,相對來說,生育孩子所花費的代價太大。養老對于他們來說問題不大,因為不依靠孩子。低收入低學歷的女性,有多子多福的思想,窮生賤養,相對負擔較低。期待將來年老時由孩子來贍養自己。
到底該不該生二胎?要根據自己的家庭情況選擇生還是不生。其實每個人選擇的背后都有利和弊,我們也許想到了再生二胎所面臨的辛苦:備孕、懷孕、生產、養育,肯定兩個孩子之間還有吃醋、吵架;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有二寶之后的快樂:重新感受生命的美好,以前在第一個寶寶上犯的養育錯誤在二寶身上還有機會改正,兩個孩子一起玩耍、相伴長大,性格、心理會更加健康,將來面對年邁體弱的父母需要照顧時,總比一個孩子照料老人的負擔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