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原生家庭》在全美熱銷幾十萬冊,是一本全面了解原生家庭的心理學經典著作。
本書作者是美國資深心理咨詢師羅納德·理查森博士,他是“美國婚姻與家庭心理治療協(xié)會”的臨床心理治療督導,同時也是“美國牧師咨詢協(xié)會”的執(zhí)業(yè)醫(yī)師。羅納德博士的主要研究方向就是婚姻問題咨詢和家庭心理治療,有近20年的工作經驗。
《超越原生家庭》,就從原生家庭這個影響個人成長的源頭入手,幫助我們理解家庭和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從而給備受家庭問題煎熬的人,找到一個和解的出路。
【筆記】
1.什么是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就是我們出生和成長的家庭,在原生家庭中習得的各種觀念也會伴隨并影響我們一生。在作者看來,家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家庭成員之間會彼此牽制和影響,任何一個家庭問題都不是某個人的問題,而是整個家庭共同造成的。我們在原生家庭中得不到解決的問題,就會遺留在新關系中去解決。
2.原生家庭是如何影響我們的?
(1)原生家庭的影響,體現(xiàn)在歸屬感和安全感上。
人與人之間親疏有度,一方面需要“親近感”,另一方面也需要“距離感”。每個人需要有一定的歸屬感和安全感,希望得到別人的支持和關愛,但同時也需要擁有獨立自由的權力。
對于親密關系,有的人希望可以常常黏在一起,家中大小事情共同決策,步調必須一致。有的人希望能適當保留自己的空間,重大事情一起商量就可以。前者希望親密關系中沒有界限,后者覺得有一定的界限比較舒服。大家的需求并不一致,夫妻間的爭吵大多由此而來。前者是追逐者,想把雙方都融化在親密關系里,后者是疏遠者,認為沒有界限的親密關系是一種吞噬。
因此,在良好的親密關系中 ,關系雙方有必要根據(jù)不同的狀況,適當?shù)霓D化“追逐者”和“疏遠者”的角色。雙方應該及時發(fā)現(xiàn)并表達自己對關系親密或疏遠的需要。
(2)原生家庭的影響,體現(xiàn)在能夠給予我們價值感。
作者認為,價值感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我認為我有被愛的價值。這就是說,如果在生活中有人喜歡我,有人歡迎我,我是能夠欣然接受的。另一部分是我的存在對于別人是有意義的,并且我能夠從別人那里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我們獲得價值感最重要的渠道就是小時候父母給我們的反饋,即當你做了一件好事,父母就會及時表揚你,你就感受到了真正的來自他人的欣賞,這對于孩子價值感的形成是至關重要的。
在原生家庭中,缺乏正面反饋的孩子,性格會變得比較自卑,別人稍有怠慢,就覺得是自己的錯,別人稍有不滿意,就會歸咎于自己,不停的內疚和自責。而且這種卑微的性格一旦進入婚姻關系中,就會演化成新的災難。
3.如何改變自己與原生家庭的關系?
在了解了原生家庭內部的運作原理后,我們又該如何改變自己與原生家庭的關系呢?作者認為有以下6個步驟。
第一步、理清家庭譜系。
首先要弄清楚你的原生家庭都有誰。想要全面的確認自己的家人,往往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但家譜圖可以直接明了地表達很多信息。
作者認為,一旦完成自己的三代家譜圖,你第一次完整地看到了整個家庭,還發(fā)現(xiàn)了以前從來沒有注意到的各種模式和關系。所以,理清家庭譜系可以讓你更好地找到自己和家人矛盾的根源。
第二步、聯(lián)系家庭成員。
繪制自己的三代或三代以上的家譜圖。需要你把自己知道的所有家庭成員姓名,以及重大事件日期也放進去。即使不那么完整也沒有關系。繪制好家譜圖之后,把它復制幾份,發(fā)送給其他家庭成員。然后,讓他們補充缺失的家庭成員姓名和重大事件日期,并且校對家譜當中的錯誤。
第三步、創(chuàng)建一段家庭史。
這一步就是要創(chuàng)建包括三代人在內的家庭編年檔案。其上應該標明具體日期、事件,以及你認為該事件可能對家庭造成的影響。它可以讓你了解各種事件對家庭的影響,能幫助你更清楚地了解你出生時的家庭狀況,以及你的誕生對家庭生活造成的影響。
第四步、發(fā)現(xiàn)家庭內部運行模式。
在這個階段,除了收集數(shù)據(jù)之外,還要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其中隱含的模式,并試圖找出其中的意義。
第五步、探訪親人。
探訪過程中,必須要做的一件事的就是檢驗你之前獲取的信息是否正確,你會發(fā)現(xiàn)許多關于家庭成員與家庭關系的新情況,而這些新情況會影響你對家庭的認識。
第六步、自我分化。
最關鍵的一步,那就是開始著手改變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作者稱之為“自我分化”。所謂的自我分化,在親密關系中親疏有度,就是保持親密而不放棄自我,追求自我而不放棄親密關系。
通過閱讀這本書,使我對原生家庭有了全新的認識,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許多問題,其根源都出在原生家庭上。
【感悟】
隨著心理學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在談“原生家庭”及“童年創(chuàng)傷經歷”的影響,甚至很多人把工作不順、婚姻不好都歸為過往不好經歷的錯。不可否認的是,原生家庭的確在一定程度上深遠地影響著一個人的核心信念與行為。特別是《為何家也傷人》,我們帶著這種觀念,把生活中所積累的怨氣和不滿都扣在原生家庭這個黑鍋上面,認為父母都是禍害,對自己的缺點和所有的失敗都是原生家庭造成的。
每個人都有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原生家庭是你的過去,你才是現(xiàn)在,未來就是你孩子的原生家庭。
1.過去:如果一個人總沉浸在過去,選擇怪罪過去就是為自己找借口,因為怪罪童年經歷會讓我們成為“受害者”,如此以來,我們會覺得自己不管做錯什么都是無辜的,一切不滿都有合理的解釋。但這種想法是一種消極暗示,會讓我們無法自省,無法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改正。心理學家阿德勒也曾說,沉浸在“原因論”里,我們永遠不會進步,但不可否認,怪罪過去就是在“原因論”里掙扎,其實,我們有足夠的能力擺脫過去的影響。
2.現(xiàn)在:雖然,原生家庭會對一個人造成不可忽視的影響,可是原生家庭就真的決定了你一輩子的命運嗎?既然過去無法擺脫,那就勇敢面對,做好當下的自己,現(xiàn)在的你,只有認清過去,而不是抱怨過去,抱怨是無能的表現(xiàn),僅僅發(fā)泄不滿情緒,與其抱怨,不如行動,即使上帝發(fā)給了你一手爛牌,可是他并沒有剝奪你出牌和贏牌的權利!即使拿到一手爛牌,也請你打出最好的效果,成熟的人應該學會對自己負責,做好自己,而不是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卸給原生家庭。
3.未來:你無法選擇自己的原生家庭,但你可為你孩子的原生家庭做出選擇,一個成年人不能把自己的所作所為都怪罪在原生家庭的頭上。性格是自己塑造的。你的家人只是提供了環(huán)境,以及他們自己的個性風格,他們對你的影響僅此而已。你不僅要從物質上獨立,還要從精神上,與父母獨立,你才能真正從原生家庭的愛恨交織中走出來,理性地看待與父母的關系。當你學會了獨立,學會了愛自己,放下了對原生家庭的執(zhí)念,那個時候,你就會找到家的溫情。
最后,記住了,讓自己內心足夠強大,你就是孩子以后的原生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