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愛情,不是完美無憾,而是你來了以后,始終在我身邊,再也沒走。
一牽手,就是一輩子。
年輕時候的我們棱角分明,對于大千世界的繁華總是流連忘返,對于自己相愛的人,我們也很難做到相互依賴 。
其實,愛情從不復雜,就像我們父輩祖輩——那個年代,沒有鮮花,沒有鉆戒,沒有誓言,但牽了手就是一輩子,一不小心就白了頭。
總有一天,我不再年輕,只剩和你并肩生活的熱情。
01
夜色吞噬了晚霞的最后一抹余暉,晚風和煦,濃云欲墜,華燈初上,小販叫賣的聲音此起彼伏,渾厚的聲音闖入我的耳朵。
“煨紅薯,煨玉米,煨雞蛋……”
紅薯的香味似乎跟著吆喝聲悠悠轉轉的吹向我,吹向那一段關于爺爺奶奶的回憶。
爺爺最愛吃奶奶親手煨的紅薯,配上一杯小酒,抓一把花生,可以從新聞聯播開始吃到結束。
爺爺奶奶一輩子都是農民,在他們那個年代,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種了一輩子地,沒有年輕人的浪漫與詩意,只有柴米油鹽和手上厚重的老繭。
在田間地頭,是最普通的農村老頭老太太,沒有去過大的城市,每天面對的是生活,是最平凡而又質樸的愛情故事。
北方鄉村的傍晚,當晚霞消退之后,天地間呈一片灰蒙蒙的夜色。乳白的裊裊炊煙和灰色的暮靄交融在一起,像是給墻頭屋脊和遠山都罩了一層薄薄的透明紙,使它們變得若隱若現。泥土里翻出徬晚獨特的氣味。
這樣的景象成了很多年后我想回但回不去的童年記憶里最濃墨重彩的畫卷。
“囡囡,快來,紅薯煨好了,你們爺孫倆一人一個。”
我屁顛屁顛的跑過去接過奶奶手中的紅薯,奶奶叮囑我小心點別燙著了,我邊歡喜的應下邊用紙抱著紅薯,穿過堂屋去把紅薯分給爺爺。
爺爺臉上深深的紋路都溢著笑意,身上老舊的衣服還帶著白天田間的稻谷香,小時候以為那是陽光的味道,暖和愜意。
奶奶說爺爺愛吃她煨的我送到他面前的紅薯,我喜歡紅薯,因為紅薯的味道香甜且綿軟,爺爺喜歡吃紅薯,因為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爺爺背了一大袋紅薯迎娶了奶奶。
他愛紅薯,更愛那個不嫌棄除了這一袋紅薯毫無他物卻愿意嫁給他的奶奶。
那么紛繁復雜的年代,那么物質匱乏的歲月,他們依然卻能夠白首偕老,實現我們現在看起來遙不可及的愛情的誓言。
02
曾經聽過一句很暖心的情話: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老一輩人的愛情故事,最動人的情話或許不是“我愛你”而是“我想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愛情不是轟轟烈烈的凄美悲情小說,而是相濡以沫細水長流。
相濡以沫,當愛情漸退了光環,漸減了光鮮,溫情大于激情,親情柔和了情愛,平淡也是一種美好。
但也有好幾次這種美好差點被打破。
那年夏天,爺爺幫鄰里搬石頭砌房子,不小心被一塊懸著的磚頭砸破了腦袋,流了好多血,最后還是被人抬著才送進市里的醫院。
他一路上還抓著旁邊人的手,告訴他要奶奶別跟過來,因為奶奶暈車,與普通人暈車不一樣,她是腳一沾車就感覺天旋地轉恍惚的不行。
奶奶一個人在家里心慌得不行,爺爺在電話里頭安慰她說沒事,她怕爺爺逞能,愣是要見上一面才肯放心。
所以一向被爺爺笑膽小的奶奶做了一件到如今為止都再沒做過的事,她叫來鄰里大伯騎上摩托車載著她去市里。
那或許是一生只有一次的沖動,她說當時實在是顧不上那么多了。
那一次她度過了比爺爺還要難熬的幾天,心靈上和身體上都是。
爺爺奶奶的愛情之路,揉在平淡的煙火中,充滿了煙火氣息。
兩個人在生活中,歷經歲月的積淀,更多的則是多年來凝聚的親情。
一路走來,在平平淡淡的煙火中,氤氳著一段特別的愛情。
03
幾年后,爺爺重病,他知道自己的時間不多了,于是更頻繁地扛著鋤頭往田里跑,誰勸都勸不住。
那一段時間,田里的苗兒長得十分旺盛,土里的蔬果樣樣齊全,特別是門前那幾株奶奶最鐘愛的葡萄架,長勢極好,綠油油的葉子在風里飄搖。
那幾年的糧食儲量,夠奶奶一個人在后來的三年里不需要再去田里勞作。
爺爺是在春節的前一天走的,大人們都說過“節”是過“劫”,說他可能挺不過,所以在那幾天奶奶沒日沒夜的守著他。
爺爺還是走了。
爺爺出殯那天,平時精神矍鑠的奶奶,突然像失了魂一樣,眼神無光,一臉神情恍惚。
不哭也不說話,只是一個人坐著爺爺平時喝酒吃紅薯的凳子上。
直到儀式環節到了見爺爺遺體最后一面,突然性爆發失聲大哭,幾乎昏過去,那撕心裂肺的哭聲,在后來很多年后回憶起來都讓我淚水涌動。
她仿佛明白了這個陪伴了她大半輩子的人,真的不在了。
后來,家里每逢喜事,奶奶聽了都會高興一會兒,但是不一會兒,臉上又會出現一陣落寞的表情。
有一次看到她拿著爺爺的照片說,要是你也能聽到這好消息就好了。我在門后紅了眼眶。
“姑娘,姑娘,這紅薯你還要不要?”小販抬手在我面前晃了晃。
我有些恍惚,不知不覺已經站在了紅薯攤旁了。
“要,要兩個,用紙抱起來吧。”
我抹了抹眼睛,眼淚受不住的往外涌,一定是這煙熏得眼睛發酸,紅薯好像也不甜了。
恍惚間好像聽到了奶奶的聲音。
“囡囡,快去給爺爺拿個煨紅薯,他最喜歡吃你拿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