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父母的引導,這是毋庸置疑的,但父母經常很困惑的就是無法影響孩子,說了多少遍都沒用。說了多少遍,那不就是我們說的嘮叨嘛!我們小時候就是在這樣的環境長大,媽媽的嘮叨也許長大后覺得是甜蜜,可是年少的自己卻不勝其煩。
當父母不斷重復一件事的時候,嘮叨就變成了背景音,根本無法進入孩子的理智世界,那到底有什么辦法影響到孩子呢?改變孩子不可接納的行為?
這里談的就是父母處于問題區,孩子的不可接納行為具體或直接的影響到了父母,讓父母產生了焦躁、煩惱等情緒。面臨父母處于問題區,有三種方法可以依循:1、試著改變孩子糾正孩子;2、試著改變環境;3、試著改變自己。我們先來聊聊如何改變糾正孩子。
很多父母會說:“我每天都在改變糾正孩子啊!”效果呢?看看父母通常使用的方法有哪些?
一類是發出“解決問題的信息”,命令、威脅、說教、建議,汗,我也常如此。常常如此,會讓孩子有抗拒的心理。比如我們自己本來想把家務做了,結果還沒開始做,另一半就開始命令或者建議,語氣又不友好,這時我們多半會產生一種抗拒的心里,你說的我偏不做。明明自己想做的,被他人指出后,反而適得其反。
當父母發出“解決問題的信息”,也傳遞了父母的不信任,我不信任你能做好,必須由我來監督。同時也在告訴孩子,你的需求不如父母的重要,你需要按父母的想法來。也許你會說根本沒想傳遞這些給孩子,是的,這些肯定不是父母的初衷,很遺憾,在孩子聽來就會接收到這些信息。
另一類是發出“貶損信息”,批評、嘲笑、分析。其實這一類信息的危害比較顯而易見,會讓孩子感覺不到父母的愛,被父母排斥,感覺到不公正,損害孩子的自尊心。等孩子到了青春期,有了力量反抗,就會反抗和攻擊父母。真的有青春叛逆期嗎?反抗的不是父母,而是父母不恰當的養育方式,如果養育方式得當,不會出現所謂的叛逆期。
怎么說,孩子才肯聽呢?
明天接著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