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美食地圖之捍衛路

? ?捍衛路,一條長約一公里的普通的街道,它是連接觀音巖和臨江門最快捷的一條馬路。從觀音巖開始,一個長長的陡坡一直下到一號橋,我們的美食地圖就從觀音巖開始吧。

? ?走進捍衛路,路口就是一個老燒餅鋪,這家燒餅鋪的生意很好,經常有人排隊。離多遠就能聞到面粉的香味夾雜著蔥花的香。吃他家的燒餅適合一點一點的掰著吃,剛出爐的燒餅散發著面粉的清香,很有嚼頭,倘若吃到了蔥花,口腔里就會產生奇妙的感覺,平淡的面粉與蔥花結合起來,一切就變的不同。趁熱一點一點的吃,會讓人欲罷不能,有種小時候偷吃媽媽藏好的麥乳精的感覺。不過這家的燒餅要是涼了,就味同嚼蠟,索然無味了。

? ?挨著燒餅鋪,是老太婆小面,這家小面館就是一個樓梯過道,食客只有坐在外面吃。這家面館只做晚上的生意,通宵營業。他家的干餾面麻辣鮮香,非常好吃。有時候深夜回家,看到路邊一堆人坐著小板凳上吃的不亦樂乎,也忍不住要二兩小面。經常看到旁邊有個老爺子就著小面,喝著江津老白干,非常的愜意。

? ?下去幾十米,有家姚三燒烤店,他家也是做夜宵生意,柜臺上放著各種泡的果酒,有梅子酒,枸杞酒等。不過現在生意大不如從前,門庭冷落了。

? ?再朝下面走去。有家梁山雞,門店很小。奇怪的是,這家店生意不怎么有人,經常就是一兩桌人在吃,我如果不是天天路過,幾乎注意不到它的存在,然而它已經開了很多年了。

? ?它隔壁是家豆花飯,門口有個大鐵鍋,鍋里的豆花幾乎都是很少,但店里也沒什么人。晚飯的時候,店老板,一個老頭,在門口擺個小桌子,桌子上有兩三個菜,一瓶啤酒,老板怡然自樂,悠閑的看著路人,喝一口酒,夾一口菜。

? ?再朝下走幾步,有家家常菜小碗菜館。原來是火鍋店,從我搬過來的這幾年里,店名換了無數個,老板也換了不少。父親在世的時候,每次路過,都要撇撇嘴,對我說:“十幾個服務員,幾個吃飯的,老板不賠死啊。”如今改成了小碗菜,賣的是小碗涼菜和家常菜,也有梅子酒賣,生意好了起來,可惜父親已經走了,他無法替老板高興了。

? ?小熊面館的老板和旁邊的水果店老板長的很像。我經常分不出他們兩個,但我父親說他倆根本不像。我剛搬來時,父母沒有過來,我晚飯都是在他家解決的。雖然是小面館,但他家的水餃遠比面好吃。后來家里有母親做飯,我再沒有去吃過,最近看他把旁邊的鹵菜店盤了下來,飯堂寬敞明亮很多,生意也更好了。

? ?下面走去,有個三叉路口,街邊一個狹長的過道,是一家燒烤店,沒有名字,店老板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他烤的苕皮和豆皮非常好吃,特別是苕皮,烤的非常有彈性,里面放著自己腌制的酸蘿卜,撒著蔥花,兩根竹簽串起吃最好吃,千萬不要剪碎。有次有個朋友來找我,我們兩個在他那里要著燒烤,開了幾瓶啤酒,在路邊閑聊,忽然想起了另外一個朋友,便打電話過去,那朋友正在飯店里應酬,接到電話,便叫了個代駕,醉醺醺的帶了兩個朋友過來。五個人在深夜喝光了老板的啤酒,結賬時,一共二百多塊。我告訴老板稍等,我回去取錢,店老板大手一揮,都是家門口的人,方便的時候再送來,實在不行,就算他請客了。說是家門口的人倒也不假,但我也只是偶爾在他那里買個豆皮苕皮而已,有些臉熟罷了,二百多塊,估計平時他一晚上都未必能賣的出來。第二天晚上下班,我把錢還給他,打趣說要是賴賬,他就虧大了。他笑著說你一看就是個講究人,不會的。

? ?醉八仙熱酒館原來只是一個很小的店,店內三四張桌子,經常門口排隊,排隊的人比正在吃飯的人多。他家的涼菜是一絕,辣椒油香的很,素雞和活捉萵筍最好吃。冬天在店門口放著個大鋁盤,里面有熱水,暖著酒壺,品種很多,梅子酒最受歡迎。小壺三塊,大壺十五,比純陽老酒館便宜。他家另外最受歡迎的就是蹄花豌豆湯,蹄花燉的很耙,混雜著豌豆的清香,很好吃。后來他家搬到不遠的風火輪燒烤店的樓下,一個很深的洞子里,生意還是很好。

? ?風火輪燒烤,是附近生意最好的一家燒烤店,兩個大燒烤架子一字排開,素菜和葷菜也是各種分開烤,老板忙的不亦樂乎,送外賣的小伙也是如此。

? ?還有家面館,叫澳照面館,在我的印象里,昆山奧灶面是十大名面之一,不知怎的,我總是把他和昆山的奧灶面混為一談。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