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引子。
今天朋友打來電話,憤憤地說,高中同學借錢不還!
同學借錢時候大致是這樣說的,要買房子,需要5萬,周轉不開,借了的話三年之內還不上,讓朋友做好長期準備,至于利息呢,壓根兒沒提。朋友每月工資萬來塊錢,要還房貸,還要給爸媽一些錢,加上生活開銷,5萬塊錢相當于2年的存款。但是礙于情面,盡管和高中同學很長時間沒聯系了,還是一口答應下來,“借!”
最近朋友爸媽的身體都出現點兒毛病,用錢緊張起來,又看到同學在微信里高調曬出到國外旅游的美好畫面,猶豫再三,張口問同學能不能把錢先還上,結果同學說,借的時候不是早告訴你三五年還不上了嗎?還一下子拉黑了朋友。
一個故事。
因為最近在讀《比小說更好看的理財故事書:巴比倫富翁的秘密》這本書,聽到朋友的述說,不由得想到了書中的一個故事。
農夫養了一頭公牛和一頭毛驢。公牛每天要去耕田,早出晚歸,常常汗流浹背,腿都抬不起來,脖子后面還總是磨破。公牛羨慕毛驢每天能披著漂亮的毛毯,只需要不時馱著主人出門。毛驢把公牛當作最好的朋友,就出主意說,明天早上躺在地上裝病,就可以不用去干活啦。公牛照著毛驢教的來做,果然有效。但是,地里的莊稼活也不能耽誤,于是主人改派毛驢去犁地。這時,毛驢才意識到,為了幫助公牛,自己要頂替它干一天的重活。晚上回到棚里,毛驢又累又餓,身上的皮也磨破了,心理特別難受。公牛走過來謝謝毛驢夠朋友,還說了幾句風涼話,惹得毛驢發了火。從此,它們互相不再搭理對方,友誼的小船徹底翻了。
借還是不借?
看到這里,可能有的小伙伴兒要問了,借錢跟理財有什么關系?有關系。理財,是打理自己財務的全過程,不僅包括怎么賺,還包括怎么花、怎么存、怎么省。是不是要把錢借給別人,是對個人財務處理方式的選擇,確實屬于理財的范疇。從理財角度評價要不要把錢借出去,書中也給出了下面2點建議:
第一、會不會給自己增加負擔。
樂于助人是好事,無論朋友是面臨一時困境、還是命運坎坷,或者是要開拓事業,這都屬于對方的問題。我們借不借錢,非常重要的一個前提是不為別人背負重擔。就像我的朋友,乃至故事中的毛驢,都屬于做出借錢決定之前沒有考慮清楚,最終自己受苦,甚至讓家人也跟著受連累。
第二、借出去的錢能不能收回來。
好多人的存款,都是努力工作掙下來的工資,哪怕有些人自己做生意富裕一些,也是辛勤勞動所得,誰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借錢之前,有必要問清楚對方怎么使用。借錢不是問題,好多人取得成功靠的都是第一桶金。如果借錢的人確實是急于周轉,而且具備投資的能力,對資金即將投入的領域有深刻的認識,借出去錢還能獲得收益。這里說的收益,還真不僅僅指借錢得利息,良性的金錢往來也是考驗朋友關系的重要手段。如果來借錢的朋友揮霍成性,或者沒有靠譜的持續收入能夠支撐還款,大家做出借錢決定之前還是應該深思熟慮。
也有的小伙伴要說了,人就是活個情面,你說得容易,拉下面子去拒絕親朋好友的是我自己呢。可是,不借給領導,是不是影響升職加薪;不借給同事親友,會不會影響關系和諧;還有,找你借錢的人人品怎樣,這些特定的情境,確實也不是別人能代替評價的。?
其實,仔細想想,拋開關系、面子、人品這些不談,只從以上2個方面去判斷,反而不會糾結,容易得出靠譜的結論,也能夠和借錢的朋友建立長久牢固的關系。?
好啦,今天就先聊到這里啦,喜歡今天話題的小伙伴兒,或者有自己感興趣的理財話題想要進一步討論,歡迎留言和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