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學才藝真的有必要嗎?只單單提出這個問題,我都覺得需要極大的勇氣,因為現在目之所及,朋友、同學、親戚家的孩子哪有不學點才藝的呢!舞蹈,書法,繪畫,鋼琴,游泳,足球等很是常見,跆拳道,網球,象棋,擊劍等也不鮮見。周末本是放松的日子,可是朋友圈看到不少媽媽喊累的消息,很多孩子更是兩天都不得閑,一個班接著一個班上過去。
作為倆娃的媽(大寶三歲,二寶十個月),老實說我也在蠢蠢欲動,總覺得大寶到了該學點什么的年紀了。可我心底好像有個小小的聲音在質疑:花那么多時間精力去學習才藝真的有必要嗎?靜下心來想想,覺得一個孩子學習一些才藝還是很有必要的,最好精通“一文一武”——文者,陶冶情操、抒發情懷之用也;武者,強身健體、激發斗志之用也。但我覺得學太多未必益處就更多。也許有人會反對,說你看人家凱特王妃,若不是才藝多多,怎么能夠跟多才多藝的王子搭上話呢?有道理,但并非人人都能夠成為凱特王妃;此外,凱特王妃恐怕也很難成為創造歷史的人物。(好吧,這樣的預言是有一點風險的,在此表示一點點膽怯……)
怎樣的人才能夠創造未來的歷史呢?為什么多學才藝未必就更具有競爭力呢?且容我細細分析。
有一種人學什么都很快,腦袋也好使,站到人群里很拔尖,但是他的光芒就只是在當時當地的人群中而已,無法穿越時光的隧道,在歷史上留下一星半點的痕跡。這種人我們可以稱之為優秀的平庸者。這也是我們的教育體系培養的所謂優秀人才,為學而優則學,其結果就是學習機器一臺。好吧,這話說的有點絕對,讀書好同時又具有廣闊視野、能力出眾的人也不在少數。我只是強調凡事不宜過,在學習上花費過多的時間恐怕并不明智。要知道,做任何事情都是有時間成本的,而且這種成本是絕對的沉沒成本,也就是說時間花出去了就沒有了,你不可能再用這段時間去做別的事情啊。假設你每周花兩天時間去學才藝,那么一個月就要花掉約八天時間,一年又是多少時間呢?人的核心競爭力真的是才藝嗎?你花在學才藝上的時間是不是影響到了你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呢?
前兩天看到一句話,深刻認同: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培養聽話的孩子而是為了培養能夠解決問題的成人。
在不斷的才藝學習過程中,孩子們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不斷提高嗎?還是僅僅通過不斷地重復地練習,提高了吃苦能力和堅持不懈的毅力?如果只是為了這些,恐怕學精通一兩項才藝就夠了。再問,他們在多項才藝的不斷練習中解決了多少問題嗎?他們的思考能力得到鍛煉了嗎?當他們待在教室或者訓練場里練習的時候,世界上發生了什么事?有哪些主要趨勢?他們知道嗎?他們對此有什么看法嗎?說的不客氣一點,一個個的教室或訓練場,把孩子們跟現實世界割裂開來。竊以為,孩子們通過才藝練習提高的主要是學習能力,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即使有所提高,也絕不是主流。可能的附加值就是多了些精通或者不精通的才藝。
所以,我是反對學習很多才藝的。
但不多學習才藝,孩子們多出來的時間做什么?該怎么更好地教育他們呢?難道就讓他們自己玩耍(調皮搗蛋)嗎?確實,這是個問題。
我覺得社會上要是有“解決問題培訓班”就好了。孩子們被送進去,分析討論現實世界的各種問題,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同時做各種項目,很現實社會的人打交道,真正地去做事,去解決問題,獲得成就感和實實在在的能力。如果有這樣的學校,我肯定為我們家大寶二寶都報名。只是,誰人能勝任這樣學校的老師呢?
期盼我們的教育體系能夠快快地解放思想,跟上時代的步伐,真正地培養出卓越的人類,使人類文明在未來不致于在強大的人工智能面前走向衰落甚至于泯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