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的書包,匆忙的腳步,就是當下孩子的腳步,我經常看到,家長拉著孩子步履匆匆,走在各種輔導班,興趣班的轉場路上,即便是上完這些輔導班,還要留在托管班里寫作業,以至于孩子每天都要爭分奪秒,周末更像打仗一樣,孩子就此成為高速旋轉的陀螺,這樣的節奏孩子感受到的只有疲憊,效果也不見得好。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一個人成長有其自然的規律,童年就應該有童年的樣子,孩子應該是天真活潑的,而不是焦慮競爭的,究其原因,腳步匆匆的童年,責任不在孩子,而在為他們構筑童年的成年人和社會文化環境。
我們經常聽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實就是這樣的話激起家長無盡的擔心和焦慮,成人社會的競爭意識,滲透到孩子的世界,讓他們不停的辛苦奔波,有人說想給孩子減負也是不可能實現的事,因為整個時下整個教育文化浮躁之風日勝,功利之心蔓延,這種風氣下一人之力,一家之力根本無法與之對抗。
現實確實很殘酷,所以,推動教育均衡發展是緩解家長落后焦慮的重要前提。《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提出要推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著力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務的覆蓋面和質量水平……希望這一目標能夠早日實現。
作為家長應該調整心態。不能把孩子作為自己人生遺憾的彌補器。許多人是急迫的甚至是揠苗助長,這不僅是孩子的悲哀,同樣是成年人的悲哀。我們的教育應該少一些硬性的知識灌輸,多一些靈魂的交流與塑造,多注重孩子的心理成長和人格養成,讓孩子的學習與興趣相結合,這樣才能真正激發他們的潛能。
我們應該保持耐心,把自主權更多地交給孩子,適當的放慢節奏,給孩子做出人生選擇的時間和空間。
六一兒童節到了,希望成年人能夠給孩子成長一點時間,把童年還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