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高二倒是認真學習過,把高考看得很重要。老師曾說過:你們這些沒有背景的孩子,應該感謝高考,給你們帶來了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不然讓那些高官,有錢人的孩子們來排名,你們這些大概能上個三本也不錯了。 那是傻傻的老師講的話,聽進耳里也覺得好像很對。于是也很努力,最拼的一段時間每天一套理綜,每天一套數學都能做到,晚上一兩點睡,早上五點過就爬起來,六點就去學校。
可是慢慢的在努力中疲了倦了,最近一次努力學習也是高考前三個月。還有90天時,心漸漸浮躁,每天看看小說,規劃畢業旅行,看著一次模考往后滑的排名,又緊張又不屑。除了老師安排的任務,也不想在做些其他了。最后靠著每天憧憬幻想著大學生活,結束了高中生涯。
所幸,高考對我而言很公平,即使最后玩了三個月,也沒有考得很差,當然也沒有原以為努力三個月會得到的好結果。看著一些很認真的同學考得還沒我好,看著一些原本不如我的一些同學比我分高,心里很是感慨。到最后也接受了這么個結果。但卻變得冷漠了。
努力是否有用?公平是否存在?那些考的一般家境好的,一畢業視乎不愁不憂,在一個自認為不錯的大學里,生活也是滋潤;一些家境一般的即使去了一個好的大學,視乎也不能過著自由優雅的生活;一些帶著榮耀與驕傲的去了理想的大學,卻在一次次失敗中,痛苦煎熬,看透社會黑暗的本質;一些樂觀刻苦的同學,到大學漸漸收獲經驗成就,未來逐漸明朗清晰。
復雜多元化才是社會的本質,高考前三個月連同大一一年都未曾努力學習過了的我,定位在哪兒?又該何去何從?
不去想高考究竟帶給我了什么,高考也不過就只是高考,很多人一生的必經路,然而未來還很遠很久。高考的的確確的磨去我所有的天真,與對社會美好的向往。看了很多人,很多事,一切都簡單了。人生是一步步走出來的,一件事并不能怎么樣。
有沒上過高中,卻在二十歲的年齡拿著五千工資的;也有大學畢業了擔心工作,找工作工資也不高的;還有去了一個好大學卻畢不了業的;當然還有所有高考學子都希望的那樣,在大學逐漸輝煌的,拿獎學金,考研留學的。
其實高考完后,有一個gap year挺好的,一個懵懂無知的少年,用一年的時候找到自己的人生所在。我是誰,我來自何處,我要去哪兒。而我大概用了一年大一,來假裝有了個gap year卻依然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