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傳統教育的影響, 一直到我三年前,我還是視金錢為糞土, 并且還因為自認為自己的與眾不同而沾沾自喜。其實更重要的原因是在此之前,我的成長之路一直都很一帆風順。
任性是要付出代價的, 我為自己的任性經受著生活的考驗。自己做出的決定,再難也要咬牙挺過。然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生活不就是為了更多的體驗和更深的領悟嗎??
加入保險行業,我開始學習各種理財知識,涉獵財務、經濟、法律、社會學、還要關心時勢政治。我發現了打開一個新世界的嶄新的窗。時不時跳出一個個問題:?
1) 如果我早一點接觸了窮爸爸富爸爸理論,會怎樣??
2) 如果我早一點有了理財的知識并且付諸于實踐,又會怎樣??
因為工作的關系,我平時的工作就是和客戶聊天,聊客戶家庭的收入支出、資產負債、現金流以及理財習慣等等,讓客戶打開心扉談他們的想法。我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 很多人對理財存在著不少誤區, 例如:?
1) 大部分人都認為理財的前提是要有錢,如果沒有錢,就談不上理財;?
2) ? 然而, 何為有錢,每個人的定義是不同的, 對一個人來說, 10萬算有錢,但對另一個人來說, 100萬也不算有錢;?
3) 大部分人認為理財就是獲取更高的收益率,往往忽略了高收益率伴隨著的是高風險;
4) ? 一部分人會非常大方把錢“投資”到某些項目,最終這些項目打了水漂,他們非常坦然接受投資的失敗,殊不知這不叫投資, 而是投機;
5) 大部分人都認為錢當然是越多越好,但到底多少才夠,大部分人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6) 大部分人的理財是用一個賬戶解決所有的問題,應急,保障,投資和保本增值, 殊不知資產配置的重要性可以讓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的作用;?
7) 但最最要命的是,當這大部分人有機會了解到了專業的理財原理,大部分人還是會認為他們現在的方法最好,于是一切又回到原點。
最近有關理財的感想有點多,讓我覺得有必要把自己的心得與大家分享。特別最后一點是最讓我困惑的,但我覺得可以理解。 因為生活中大部分人都知道好的生活該如何達到,但大部分人就是做不到。 不因為別的,或是懶, 或是看不見做之后的遠景,或是沒有判斷力相信別人說的是對的,或是不相信自己。
每次分享一個知識點。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