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 微信公眾平臺 錸嘿(laiheixingqiu)轉載請注明出處
原本準備好的文推掉了,一切都沒有今天的黑莓重要。
黑莓CEO程守宗周三表示,該公司計劃將智能手機開發和生產外包,從而避開激烈的市場競爭,專注于更具吸引力的軟件和設備管理業務。黑莓此舉獲得了投資者的歡迎,該公司股價周三大漲5%。為了確保黑莓品牌手機在市場上的存在,黑莓宣布已經與印尼BB Merah Putih簽訂合作協議,在印尼制造、分發以及推廣新設備。印尼是黑莓手機最大的市場。黑莓表示,在中國的類似談判已接近完成,同時也在探索在印度的數個項目。黑莓同時宣布,首席財務官詹姆斯·耶什(James Yersh)由于個人原因將于10月1日離職,Sybase前高管史蒂芬·卡佩里(Steven Capelli)將是他的繼任者。
黑莓早些年一直都是美國手機的標桿,這些年迫于蘋果三星等巨頭崛起瓜分天下之日,它也尋找了不少轉型。比如,拋棄本系統改用安卓,轉型做軟件外包,等等。
有關黑莓,總是懷念。
看到有篇文章說,如果你沒有用過黑莓手機,就別bb大家的情懷。
小嘿用過,小嘿也不介意別人的蔑視,小嘿帶故事外的人來聊聊這段歷史,聊完了,我們再談懷念。
起點
黑莓,是加拿大一家手提無線通信設備品牌,母公司RIM 成立于1984年,最開始做過幾個BB機類型的產品,但是創始人Mike Lazaridis早在成立之初就預見到了無線電通信的發展,鉆研在無人區,用了14年的時間顛覆無線電通信行業。
黑莓手機品牌出現于1998年,RIM的品牌戰略顧問認為,無線電子郵件接收器擠在一起的小小的標準英文黑色鍵盤,看起來像是黑莓表面的一粒粒種子,就起了這么一個有趣的名字
最初版RIM 850/950
在那個普遍使用BB機的年代,黑莓顛覆性的推出了這款具有收發電子郵件功能的通信設備(現在很難定義那個產品屬于BB機還是手機)
在之后終于推出了跨越性的產品6230,這款設備終于搭建了通訊的功能
為什么有兒童掌上游戲機的既視感
CNN曾這樣描述:在街角、車站和餐廳,你可以隨處辨認出“黑莓”人群:嘴唇緊抿,拇指上下翻飛,一旦他們發現了“黑莓”的好處,他們的生活中就缺不了這玩意。
而真正讓全世界認識黑莓,其實要歸結于“9.11事件”的爆發。
在“911事件”中,美國通信設備幾乎全線癱瘓,但美國副總統切尼的手機有黑莓功能,成功地進行了無線互聯,能夠隨時隨地接收關于災難現場的實時信息。
之后,在美國掀起了一陣黑莓熱潮。
美國國會因“911事件”休會之后,就配給每位議員一部“Blackberry”,讓議員們用它來處理國事。
這次政治危機,美國總統為黑莓打響了一次最有力的廣告。自此,黑莓便是,安全商務的代名詞。
背后的英雄
“黑莓”神話締造這一切開始于1984年,當出生于土耳其的技術天才麥克.拉扎爾里迪斯還是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的學生時,就已成功說服哈佛MBA吉姆.巴爾西利,在安大略省安靜的滑鐵盧大學城里,創建了RIM公司。
早在人人都用尋呼機的時候,邁克.拉扎爾里迪斯就開始構思一種可以雙向回復信息的機器。因此,作為RIM公司聯合CEO兼創始人,他主要負責產品策略、研發以及生產制造。有媒體稱他是個教科書般的奇才,4歲就曾經創下樂高拼積木最快的紀錄。
說起自己的創造歷程,拉扎爾里迪斯總會敘述一個很長的故事。在讀高中時,他遇到一個非常優秀的物理老師。這位老師是業余電臺愛好者,家里有一大堆DEC、惠普等電腦產品箱子。他充滿好奇地想打開箱子,老師卻告訴他:想打開可以,先要熟讀說明書。那一年他讀完了所有的電腦說明書,也打開了所有的箱子。老師當時給拉扎爾里迪斯留下了一句話:“別沉迷在電腦上。電腦與無線通信結合在一起,才可以改變世界。”
所以,成功都需要一個很好的老師(并且說出一句顛覆性的話)。各位做教育行業的兄弟們要把握機會啊。
1984年,拉扎爾里迪斯創辦RIM公司時,比絕大部分人更早接觸到網絡及電子郵件。他在自己名片上印上電子郵件地址,接到名片的人都會問他“電子郵件是什么?”
拉扎爾里迪斯敏銳的意識到這是一次機會(可能耳邊也回想起了高中老師的話)“發現了一個從未有人涉足的市場”,在“無人區”內建立了自己的帝國。
1999年,電子郵件開始風靡歐美。RIM公司適時地推出“黑莓”手機——能夠將用戶電子郵箱中剛剛收到的新郵件在第一時間快速傳送到用戶手機上,用戶不用再頻繁上網登錄郵箱。這對移動辦公的意義重大。
在“黑莓”起步時代。他推銷“黑莓”的手段不亞于斯蒂夫·喬布斯賣“蘋果”的伎倆。
最好的銷售員——
拉扎爾里迪斯總是隨身攜帶3部“黑莓”手機,逢人就問,你買了Pearl(“黑莓”的一個新款式)沒有?這種接地氣的銷售方式真的讓高端圈的其他老總們難以拒絕試一試這個品牌。
最好的渠道商——
因為人力、財力較小,2000年,RIM授權電信運營商直接賣“黑莓”。因此,數以千計運營商的所有銷售人員都成了“黑莓”終端的銷售力量。也是開創了運營商賣手機的先河。(作為后人小嘿真的覺得這個舉措智慧到不行)
最早的SDK轉型——
2002年11月,拉扎爾里迪斯的舉措又讓業內人士大跌眼鏡。他把技術授權給諾基亞,允許其把“黑莓”郵件接收器集成到諾基亞手機上,而不再單一壟斷無線電郵終端市場。對此,業內人士紛紛斷言:這會導致企業成長受阻,在諾基亞的競爭下,RIM的手機將很難銷售。而事實證明,在這種授權制度下,RIM公司的“黑莓”通過授權各大移動電話制造商,被更廣泛地傳播出去,市場因此擴大。RIM自身也從單純的賣手機設備,轉向“無線電子郵件的中間系統提供商”,在掌握核心專利技術的同時,觸角伸向了更廣泛的領域。
最好的營銷員——
在“黑莓”的推廣過程中,有數不清的智慧顯現。例如,在“黑莓”發出的郵件下,系統會自動加上一句話:Sent From My BlackBerry Wireless Handheld(從我的無線手持式“黑莓”傳送)。正是這則“強制”的廣告語,使每一個使用“黑莓”的人都成為強大的宣傳“基站”,他們發出的每一封郵件都是“黑莓”的免費廣告。據說,這正是“病毒營銷”的鼻祖,連微軟的Hotmail等郵件系統也隨后效仿。
最好的售后——
拉扎爾里迪斯是眾多高科技企業創始人中少有的親力親為者,連個別產品定位都一一過問。有一次他到倫敦宣傳新產品,在接受英國《衛報》采訪時還順帶解決了記者使用的“黑莓”手機的故障。這位記者在文章中感嘆道:“他是我接觸過的最高薪的‘黑莓’售后服務人員。”
衰落漸顯
2007年初,蘋果推出iphone手機,Google也說要推出名為Switch的手機,移動通訊領域不斷進入新玩家,在最大市場的美國,更是有人艷羨黑莓的魅力而不斷群起模仿。
面對這些競爭對手,拉扎爾里迪斯四兩撥千斤就擋回去:“你知道它們在市場占多少份額嗎?非常小。
然而這句話并沒有一語中的。
前執行官巴爾斯利稱,蘋果在2007年推出iPhone智能手機,而黑莓名為“Storm”的觸摸屏設備毛病不斷,“退貨率達到100%”,這時他便知道黑莓無法與蘋果競爭。
“我們當時想在‘Storm’上做太多事情。它有觸摸屏,可以點擊屏幕操作,有新應用,而且是在極短時間內推出的,同時也讓我們名譽掃地,”巴爾斯利說。“這時我便知道,我們無法在高端硬件上展開競爭了。”
巴爾斯利指出,在此后兩年中,黑莓仍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公司,因為低端設備在新興市場的銷量依然不錯,但突然間事情發生了變化。按照巴爾斯利的說法,運營商AT&T與蘋果導致公司發生了巨變。AT&T給予蘋果完全自主權以及無限制的帶寬,讓后者開發高速網頁瀏覽、視頻下載等服務,黑莓則疲于應對。
“很難做,這對公司來說是實實在在的沖擊,”巴爾斯利說。
在之后就不光是黑莓,包括諾基亞、摩托羅拉、TCL等一眾手機廠商都被蘋果的轉型之作壓住市場份額透不過氣。不過其他廠商已經嗅到了危機的味道搶著做了規模性的轉變,而黑莓似乎死守住了自己的外觀特色,而這一點似乎也沒有讓他變得和諾基亞一樣一敗涂地。
最后的轉型——
到2012年之后,黑莓陸續出了無數的新機,例如BB10、q10、甚至到最后黑莓竟然做出了最震驚的一個決定:
取消OS系統,轉而搭建安卓系統。
安卓一直以卡頓及不安全聞名,這時宣布放棄原系統,黑莓手中連最后一張底牌也丟沒了。
最后出產的產品DTEK50,由TCL代工,外觀就是一個中規中矩的安卓機,很難解釋它到底是姓TCL還是姓黑莓。
DTEK50
退場
黑莓的退場,讓一大它的死忠粉難過。小嘿雖然算不上粉,但是依舊算是用過黑莓手機的人。小時候曾經偷叔叔的手機出來,發現沒有游戲抑郁了很久,但是卻被普及了一大波關于黑莓的知識,對于黑莓的穩定性與商務性滿滿的崇拜。
這個小眾不娛樂的機子,在我心里一直是高端內斂的標桿,以至于當時力排眾議的買了一臺。走向工作后雖然沒有期待中那么商務的生活,卻也在一些場合上因為只有我有信號通過而小小的自豪過。
然鵝好久不見,可能就要再見了
這可能是很多人的第一個商務機,也已經成為了我的最后一臺商務機了。
不知道那個小老頭看到他一手打造的帝國現在只能做軟件開發,現在是什么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