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我的第一份職業,是家鄉小城一所民辦職高的教書匠。“民辦”、“職高”這倆字一出現,想必大家也明白幾分。在這短暫的教學經歷(時間太短以至于不能用“生涯”形容)中,有一件事令我感觸頗深。
? ? ? ? 那是一個飛揚跋扈的學生,學校里特聘的教官隊伍都震懾不住,課堂上不是見周公就是頂撞老師,嚴重影響教學秩序。在他又一次見周公的時候,我把他的名字上報給了教務處。他得知后當堂舉起一摞書砸向我。事情鬧到了校領導那里,第二天,他的家長被請來學校。看到他的父母,我心頭不禁震顫。在校橫行霸道的問題學生,有著這樣一對父母:佝僂身子,滿臉皺紋,鬢角大片銀絲。他父親的喉嚨沙啞得甚至發聲都困難。了解到他父母在市場擺攤做小生意,生活捉襟見肘,他的學費和生活費是他父母低聲下氣借來的,指望他改變命運。這個學生虛榮浮夸,初中的時候就惹下不少麻煩,12指腸處挨過刀子,拼不上體力,干不了重活。有且只有讀書這一根救命稻草了。看著他的父母,我差點落淚。
? ? ? ? 重點學校出身的我根本沒有類似的體驗,也第一次深深明白了什么是底層的惡性循環。對于底層的學生來說,教育已經很難成為他們上升的通道,但教育有可能又是他們的最后一根稻草(譬如身體缺陷無法拼體力的孩子)。父母滴著血汗賺錢養活一家,就意味著沒有時間陪伴教育孩子;花時間陪伴教育孩子,就意味著吃不上下一口飯。當教育的投入越來越高、收益越;來越緩慢的時候,底層賭不起,輸不起,等不起,反智主義在底層日益盛行。
? ? ? ? 更可悲可嘆的還是孩子居然沒有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也許在孩子面前父母不應該勉為其難地說:“不!爸媽不辛苦。”、“咱家還有錢。”總不能一味逞強,畢竟無法富養也不能強行富養。作為學校、作為教師,也需要培養學生的感恩之心。當然,空喊感恩并沒有什么卵用,各類關于感恩的煽情文也隨處可見。一曲《感恩的心》想必已經是各種晚會上唱到濫唱到爛的歌曲,我也就不套路讀者了。想要學生真正理解父母掙錢的艱辛,也許我們需要引入一種教育制度:讓學生們每個學期去各類單位帶薪實習一周半月,作為必修課。按照規定,獎懲分明。也許不出一個月,孩子們能夠真正體會其中滋味。為什么出社會比浸在象牙塔里更加成熟?因為象牙塔里我們學習理論,社會這個魔鬼訓練營中我們學習實踐。象牙塔里有老師的原諒,有第一次機會,第二次機會,第三次機會;然而魔鬼訓練營是需要擔責也就是俗稱的背鍋,有可能一次機會都沒有。但并不是每個學校都能順利實行這種制度,終究是需要國家加大投入,加強監管。
? ? ? ? 我很慶幸能夠體驗到重點學校和弱勢學校的鮮明反差,我很希望能帶著底層的孩子看到一個更高的世界。事件的結尾以開除那位學生告終了,他今后的人生我也不得而知。祈禱他能夠改過,找到屬于自己的路,在將來成熟的某一刻,想到我對他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