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原創? 水生木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喂馬、劈柴,周游世界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海子
夏末秋初,包谷、花生、芝麻、豆子和稻子都陸續開收。回家小住了半月,活沒干多少,吃得倒挺多。
到家時,稻子快熟了,一眼望去,橙色和綠色的幾何色塊,高低錯落,連成一幅單純的拼貼畫。
田野里,低頭的稻穗謙默而熱烈。稻葉和谷殼,一路輕摩皮膚。
風送來泥土、植物和昆蟲的味道。田邊開著各色雛菊,溪水淺流,野草沒膝,蜻蜓、蝴蝶和白鷺隨處可見。
包谷已經曬干,吸足了陽光,顆粒飽滿、圓潤、結實。芝麻、綠豆和黃豆曬在陽臺上。
新鮮帶土的花生拔了挑回來,鋪在走廊地上。我們有事沒事,就搬個凳子,一顆一顆摘花生。今年收成欠佳,花生不夠飽滿,有些一捏就軟的水貨。
大家邊摘花生,邊嘮家常。新鮮出土的花生,水多,清甜,脆生生的,我忍不住時不時吃兩顆。
每顆花生都得經手,工作耗時。發動孩子們一起加入,并且比賽。多了幾雙手,進度加快了。他們一開始邊干活邊講笑話,很快就發現帶殼發芽的嫩苗,萌萌的像問號,于是,玩心頓起,都埋頭扒拉找花生苗去了。
花生洗凈曬干,直接吃,或榨油。老爸說超市買的油沒多少油味,不如自家榨的油,沒摻半點水。菜籽油和芝麻油也是自己種了榨油。怪不得家里隨便什么菜都香呢。
不久,稻子也開始收割。白天太陽熱辣,在清晨和黃昏干活才相對涼爽。但陽光是至關重要的,哪怕熱得蟬噪不休,汗流浹背,還是希望天晴。農事靠天,人力必須順應自然。如果沒及時曬干,糧食就容易發霉和發芽。
夏季的天說變就變,雨突如其來。烏云聚集,隔河相望,對面山上迷蒙一片,雨聲遠遠傳來,不一會,雨就度過了河,越過田野,奔到跟前。
陣雨往往在午后。蟬聲連綿不絕,人們飯飽神虛,忽然聽見人銳聲大喊:“下雨了!下雨了!”一驚,翻身爬起來往外跑。男女老少朝各個方向沖去,收包谷,收花生,收衣服,收辣椒,收芝麻。。。開門聲、樓板聲、腳步聲、雨聲、雷聲、大呼小叫聲,混響成一片。萬眾一心,手忙腳亂,與雨比拼速度。
雞鴨叫著往屋里和樹下去躲雨。跑得慢的,就成了落湯雞。
貓在走廊的竹籃里睡大覺。被吵醒了,瞇眼看看事不關己,翻個身眼皮又合上了。
前腳還沒收好,后腳雨就砸下來了。暴雨鋪天蓋地,電閃雷鳴,一時間天昏地暗,屋檐下盛開一排水花。
天云風雨,變幻莫測。有時搶收好了,舒口氣,雨卻不下了,真是捉弄人。有時東邊日出西邊雨,收還是不收?有時雨來了,走遠了,不一會,又回來了。
幾乎每天都要和天氣打仗。打著打著,立秋了,天涼了,慢慢谷物都收藏和享用了。
糧食和蔬菜主要自產自銷,并不為換錢。也有人買,但按機器生產的市場價格來算,性價比超高,賣得的錢,比起春種秋收的時間和人力投入,恐怕微不足道了。
敬天畏時,雙手勞作,自給自足,是大地上古老而本分的生存方式,這方式給人活著的尊嚴和底氣,但也實為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