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一點多和六六去家門口新開的小面館吃飯,里面靜悄悄的空無一客,20來歲胖胖的女服務員趴在桌上睡覺,我猶豫了一下還是叫醒她,付了錢,她半瞇著眼有氣無力地對廚房里喊,“一大碗面”。端飯時,看她趿拉著脫鞋晃晃悠悠的云過來,吐著鮮紅色指甲油的手疑似蘸到飯湯,放碗的時候“哐當”一聲,飯汁灑了出來,她手立即縮了回去,然后繼續睡覺。
“幫我拿個小碗和勺子吧”,我習慣性地提出要求。
“自己拿吧,在消毒柜里”,她不耐煩地說。
“你不是閑著嗎?”
“我們這里的規矩都是顧客自己拿”,她沒好氣地說,頭也不抬繼續睡。
估計她在腹誹“你沒長手啊”,服務員沒有一點服務的樣子,這簡直匪夷所思,任你是鮑魚燕窩,顧客也不會和著氣咽下去。
網友提起剛才逛街身心受虐的經歷她剛拿衣服在身上比劃,店員的勢利眼把她們溜索一遍,說,“這衣服有點瘦啊,這件很貴的”。她回了一句:“你吃的米線幾塊錢一碗?這么酸臭呢?”
作家畢飛宇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鬼,那就是我要比你強,這想法不是成龍式的勵志,而是小人物的戾氣,千方百計踩壓合他狀況相近或者更差的人,由此獲得一種心理平衡,一種消極的優越感。不憚以小小的惡意推測這些人的心理:你就花8塊錢吃完面,誰比誰強多少,你還讓我服務?500多一件的衣服都買不起,也配來試?幸好這不是大多數人的表現。
這些小細節讓我想到前幾太天在泰國,那些小人物給我的震撼。
泰國有小費制度,有服務的地方,我們都要“意思意思”。起初很不適應,時常忘記,三天后,我完全改變了“不適應”的作風,并且在約定俗成的小費標準上還要自加一些。并不是因為我大方,或者修養高,或者裝有錢,我能坦然面對并展露自己的寒酸,但在這里我確實心甘情愿。
餐廳里煎蛋的男廚衣帽整潔,態度謙和笑意盎然,操作臺前移動舞步,陶醉于自己的工作,光是看著他已經讓人甘之如飴如沐春風了,更不用說他用心煎出的花樣百出的蛋了。我伸出一根手指,他雙手合十微笑點頭“薩瓦迪卡”,雙手托起盤子交給我,又微笑提醒“熱”,他們都會簡單的漢語。
吃自助餐時,團友拿著土豆泥專用夾一路夾過去,自己渾然不覺。服務員走過來,什么都沒說,微笑著指了指放在旁邊的專用夾,然后把土豆泥夾子收起來,換了一把新的,然后又把沾了土豆泥的菜挑出去端走。她不說話,就很美好,讓團友感動羞慚又佩服得一塌糊涂。
每天回到酒店,窗明幾凈,我雜亂地攤在床上的衣服都被疊得整整齊齊,所有的東西都被合并同類項歸攏起來,后來才知,如果衣服需要洗或者熨燙,留個便條即可,我怕麻煩別人都是自己洗。朋友說在日本和泰國住,服務員會像親爹親媽對待自己不能自理的孩子一樣對待你。
與服務員為未曾謀面,每天自覺給小費。
大巴車里窗明椅凈,一塵不染,淡香沁人,白色搭布每次都像剛換的;司機都微笑著幫顧客裝卸行李,就像裝自己的一樣,沒有扔和摔,極富耐心地彎腰屈膝鉆進車里;而且沒聽見一次鳴笛,沒有一次口出狂言要操人家媽的生殖器,安靜敬業地像個機器人。每到一地便拿出小本記錄,大約寫的是啟動、停車的時間地點。
連類似于中國非法營運的三輪摩托式的“嘟嘟車”司機,不僅會把你安全快捷平穩地送到酒店門口,還會調轉車頭,讓你從車尾下來就一腳踏入酒店大門,我又忍不住多給了30泰銖。我佩服他們干什么像什么的職業范兒。
?去年日本游,正值國內優衣庫試衣間事件鬧得沸沸揚揚。我們被強大的好奇心驅使,去了正宗的日本優衣庫,年輕的店員認真地為我挑選款式和號碼(不是只選貴的不選對的哦),又自行搭配了幾套,不厭其煩地讓我試,最后我都覺不夠驚艷放棄了。只意味深長地給老公買了兩個內褲,合計人民幣128元。店員不僅沒有表露出失望、鄙視,還一絲不茍地包裝,放佛是自己送給心愛之人的禮物。送我到店門口,又是雙手奉上,90度鞠躬,說了句我聽不懂的日語,大約是“歡迎再來”,或者“沙揚娜拉”,這場面讓我想到了“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享受這一切服務并不因為你給了多少小費,你是男是女,美貌或者矮挫,你來自發達或者落后國家,只要你同樣禮貌待人,那么你在那里買到的不僅是產品,還有貨真價實的“對你無微不至的關懷”。
這就是干什么像什么的職業范兒。
其實我們中國從古到近都很重視職業范,比如那個膽大心狠忠誠重義的刺客荊軻,明知“一去不復返”,還是義無反顧,視死如歸,這是刺客范兒;史官不虛美,不隱惡,實錄“崔杼弒莊公”,崔杼殺了他,弟承兄業,又雙雙被殺,寧死不歪曲事實,這是史家的職業范;“文死諫、武死戰”這是忠臣良將的職業范兒,這在美國電影《阿甘正傳》中得到呼應,被炸斷雙腿的丹中尉寧死在戰場也不想阿甘救他,但是做為殘疾人活下來之后,不怕苦不怕死,又拼出一份偉業,這是地道軍人范兒;40年如一日深入暗無天日的麻風病人之村,用溫暖驅趕絕望,治人更醫心,這是醫生的職業范兒.
這些人從不把職業看作賤役。
職業背后是信仰,既然選擇了職業便要有朝圣般的敬畏。特蕾莎修女登上諾貝爾領獎臺時,身披一件價值一美元的印度沙麗,“我是代表全世界所有窮人、病人和孤獨的人來領獎的”。
什么時候能意識到出賣勞力、服務和手藝也是靠天賦力量,也有價值,不是給人尋開心,不是沒出息,更不是“小人役于人”的表現,不自輕自賤,就會愉快很多,內心和諧了?!暗馈蓖?,“術”就好練習了。但是這確實有點難,貧富貴賤的觀念深入人心,大人物的頤指氣使,不由得讓小人物奴顏婢膝。而且古語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已變成今天“考不好就回家賣菜,掃大街,端盤子吧”。
人的行動總靠著自己的意識支配,很多人想著“大事”,自然不屑于干“小活”,高不成,低不就,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工作不分貴賤,你自己把職業當事業,也會獲得他人的愛和尊重。
說別人不腰疼,誰要說我特別像老師,我還生氣呢!
我就是個老師。
剛接了個電話:我是你班XX的朋友,我替她拿本書,你在哪?
我說:你應該怎么稱呼我?你是誰?給你三分鐘時間,好好組織一遍語言再打過來。她讓你拿,先讓她給我說一聲。
我這是不是干什么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