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鏈接:漆園傳說(4)
5.
仿佛一夜入秋,風緊了,風硬了。到處落木瀟瀟。漆樹的葉子,好像商量好了似的,一夜盡染,紅成一大片。
漆園還是安安靜靜的,似乎什么也沒發生。
入夜,萬籟無聲。唯有莊周家那簡陋的三居室,還透出點火光來。在這禁令森嚴的季節,多招嫌疑呀。這周邊十幾戶人家,誰不是日落而息?莊周家還搞什么動作呢?
室內燃著松明子。莊周與一位門徒相對而坐?;鸸獍阉麄z的影子拉長,投映在禾草拌泥糊的墻壁上。
風一直沒停歇。屋頂有時承受了落下的枯枝,“啪”的一聲,同時傳來樹頂上貓頭鷹的叫聲,陰惻惻的,有點嚇人。
兩人靜默了許久。
最后,莊周開了聲:“你回去吧?!?/p>
“弟子該死!弟子該死!”對面的年輕人趴在地板上一個勁兒謝罪。
“不要說了,回去罷。”
“老師,能不能去監河侯處解釋一下?這篇文章真的不是老師寫的。”
“有用嗎?有意思嗎?”莊周的聲音忽然嚴厲起來。
沒有用。也沒有意思。有什么好解釋的。這弟子寫了一篇《涸轍之鮒》,簽了莊周的名字,傳了出去。他根據的是某一次與老師的清談素材,不算虛構。
古時候并沒有報紙,但是這樣獨立流傳的文章就等于報紙。文章的影響力,要看內容,也要看署名的是誰。在“道路以目”的年代,人們傾向于用筆代替口,因此,獨立文章在識字的、不識字的人群當中,像火種一樣廣為流傳,比官方文章影響力更大。
這篇文章讓監河侯成了笑柄。
監河侯已經發話,在他的地頭上,有莊周的好果子吃了。這是明擺著的威脅。
莊周為名聲所累,這也不是第一次了。弟子假托他的名字寫文章,也是一向都有的事,他也從來不去澄清。但是這一次等于踩著了掌握點小實權的鄰居的尾巴,有可能變得難看起來。
那惹了禍的弟子,再三拜別老師而去。他一出門,這邊莊周就把松明子滅了,坐在黑暗中靜靜地想事情。
莊小周寄養在外婆家。這段日子,莊周都是一個人看園子,一個人回家,一個人到了晚上蒙頭便睡。也不飲酒,也不看書,也不寫作,也不與人聊天?;畹煤翢o欲望。毫無意義。
難怪老子最后是騎著青牛出關去了。那時候的關防,似乎還沒有現時的嚴密?那時候的出逃,會比現在容易?老子的后人呢?是否還有血脈傳承?……
眼下自己只有這個漆園管理員的職位,是值點錢的。其他,真個是清風明月無價。如果自己一時走了,莊小周還未成年,怎么辦?
莊周坐在黑暗中,沒有想出結論。
當天深夜,莊周的房子著火了!房子都是草料、木料勾搭而成,秋天干燥,一點火星就著,烈火照亮了漆園的天空,熊熊燃燒了半天方熄——倒是沒有延著漆樹林,這個比較難得。
莊周不知去向。后來人們清理廢墟,也沒有任何發現。
人們去問漁夫,漁夫也答不上來,只說老師沒有來找過他。莊周從來不去找門徒,都是門徒去他家找老師。莊周到底有多少個門徒,誰也不清楚:他們相互并不認識。
一年后,監河候卸任,回京城的路上,正好路經漆園。只見漆園外側,有人蓋起了一座夯土墻的房子,比原來莊周的木架房要大得多了。監河侯問老仆:“這是誰家房子?”
“回老爺,這是莊不害的房子?!?/p>
“莊不害?誰啊?”
“老爺有所不知,去年莊周火災之后失蹤,他的侄兒頂了他的職。上頭也是體恤他家族的意思。現在管理漆園的是莊不害了?!?/p>
“哦。原來如此?!?/p>
“他還收養了莊周的兒子?!?/p>
其實,監河侯去年也因為莊周家的火災背負了一定的輿論壓力,畢竟是他放話出來要莊周吃不了兜著走的,人們很容易懷疑火災這事是他派人搞的。監河侯卻還要點面子,保持自己的正面形象,所以不想再有動作,免得多事?,F在看來結局還不錯,莊周不在了,換了他侄兒管這園子,據說比他叔在時管得還好,沒多久,就把家中老小都接來了。這說明莊不害很快就上道了。
至于莊周,從此就沒在宋國地界見他出現過。有一個說法是他奔赴楚國去了,終于在楚王治下找了個差事。但這個說法不足采信,因為以他的名聲,怎么可能只是個小當差的?至少也得拜相啊。還有,作為重要人物,在國際新聞上總得露面啊——所以家鄉人不信他在楚國。
另一個說法是他一直往北走,竟走到了野蠻人的地界,在當地又結婚生子,過著狩獵生活,倒也自在。莊周以前就有個理想,想活在君主統治之外,哪怕做個化外之民。也許這就實現了他的理想吧。不過這樣一來,中原的人們不再承認這樣的莊周了,他的后半生就從歷史上輕輕抹去:人們怎能接受一個賢人高士“歸化”成一個野蠻人呢?!
還有另一個說法,是說莊周一直往西走,上了終南山,修成了世外之術,實現了脫離肉身的神仙夢想。這樣就更加要從正史中除名了:須知正史只記載正經人的正經事,既是出世之人就當打入別冊,與人間無關了。不過,這倒是接上了“南華真人”這茬,后面以他之名匯編的《南華真經》留存至今。
更還有一個說法比較小眾:說莊周跑去當了漁翁,打魚為生,自己操弄一艘小舟,過一個人的逍遙生活去了。風里雨里,三餐一宿,也就混個溫飽,為了逃稅還經常輾轉于不同的水域。千年以后,他的蹤跡還被文人騷客所傾慕,后世的文人畫中經常出現一個舟上漁翁的形象,那原型便是莊周。他成了一個精神符號,活在文人畫中。
“大而無當,往而不返”。最好的結局不外如是。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