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危機:是一個心理學名詞。也稱“灰色中年”。
一般高發在39~50歲左右的男性身上,指這個人生階段可能經歷的事業,健康,家庭婚姻等各種關卡和危機。典型的問題包括事業發展受挫,經濟來源波動,生大病,住房壓力,家庭結構發生大的變化,以及由這些變化產生的不適應和不平衡等問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科普中國
最近,聯合國發布對于“青年”的定義是15~24歲之間的群體。
換句話說,25歲,也就是按現在算1992年的人今年就步入中年了。
消息一出,“年輕人”紛紛哀嚎:自己原來已經是衰老的中年人了。
并且“中年”一詞緊密關聯的話題便是“中年危機”。加之“華為34歲以上員工將被裁員或變相裁員”的消息迅速在網絡世界發酵。
一時間,恰當或不恰當的焦慮情緒像瘟疫一般蔓延開來,也把“中年危機”的話題炒上了天。
閨蜜小雨和他的老公阿福也是這場瘟疫的感染者。
阿福正是華為公司的職員,目前慶幸的是,他才剛剛三十,所以應該不會在處理對象之列。
但是不幸的是,他的工作需要長期出差或者外派。而且因為部門的工作需要,阿福覺得他被外派的時間會越來越長,這是一項身不由己的選擇。
女兒已經兩歲了,作為父親,阿福陪伴女兒的時間屈指可數??珊⒆訒u漸長大,孩子越大,就越需要父親的陪伴和教導。缺席的父親,面臨的第一個問題便是子女的家庭教育問題。
在那家著名公司工作當然是頂著鮮艷無比的光環,行業的壟斷地位帶給企業和員工令人艷羨的收益,但同時也在固化著員工的生存技能和上升空間,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到手的money。
且不說父母和自己的養老問題,單是眼前的房貸,車貸,教育經費,日常開銷哪一樣能躲得掉?如果有一天輪到自己也34歲了會怎么樣呢?如果沒有意外之喜,經濟來源被切斷不就是分分鐘的事情嗎?
一種隱隱的危機感讓這對小夫妻惶惶不安。單一的謀生手段帶來的便是經濟問題。
而閨蜜小雨呢?和大多數職場女性一樣,生孩子,休產假,繼續工作,哺乳背奶,繼續努力工作,忍受加班,以及遙遙無期或者杯水車薪的加薪。
女本柔弱,為母則剛。一切為了孩子,小雨把自己訓練成了不折不扣的女漢子。而在這之前,她是皮膚白皙雙手嫩滑的小公舉,她的人生只在父母的心尖尖上驕傲。
阿福經常不在身邊,她表示支持與理解,但付出的代價便是需要獨自照顧自己和孩子。還沒有學會如何照顧自己的她,在面對女兒生病哭鬧整夜不睡的時候,說沒有委屈沒有怨言那都是騙人的。
和大多數父母一樣,小雨也希望女兒能有比較好的教育。所以萌生了購買學區房的計劃。
阿福的薪水不算特別高,要實現這個計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小雨也承擔起了共同賺錢的責任。
但因為當前的工作性質比較枯燥機械,難有成就感和創造性,而且高強度的加班也讓她難以兼顧孩子,這讓小雨很是憋屈和疲憊。
最糟糕的是,如果辭職,她不知道自己還可以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可以發展為新技能的資源和興趣。
在小雨的心里,自己和老公當前的狀況毫無疑問就是中年危機了。
細細體會,小雨的焦慮更多是來自阿福的工作性質和經濟壓力,以及自身發展的迷茫。
阿福所在的行業屬于高強度的壟斷型科技公司,崗位可替代性強,加上科技行業的快速發展,導致知識和趨勢也是日新月異。靠單一的知識面和狹窄的人脈圈無法與跨界信息同步,想要轉行也是一件不那么容易的事情。
而“20幾歲希望你拼命干,30幾歲希望你快滾蛋”已經是一種職場潛規則了。更尷尬的是,到30幾歲的時候,為后半輩子打基礎的錢還很難賺得夠,新的工作也往往是高不成低不就,甚至以往的工作經驗也會因為行業不對口而不值一提。所以被動清零也是阿福遲早要面對的一件事情。
當然,我無法為阿福和小雨提供比較有效的解決方案。我只能按照自己的認知,說說自己的一點看法。
首先,小雨和阿福的經濟壓力更多的是來自于購買學區房的計劃。不能說這個是一種欲望,但至少它打亂了這個小家庭正常的運轉節奏。
如果這個計劃是不可以被取消,那是不是可以暫緩呢?
據我所知,小雨的女兒現在是有學籍的,只不過不是小雨理想中的學校。而小朋友現在也才兩歲多,距離上小學還有四五年的時間。
那么四五年的時間是不是足夠他們夫妻中的任何一個人轉型做到不錯的程度呢?即便到時候經濟實力不足以支撐一套學區房,那雙方的親戚朋友呢,是不是可以眾人拾柴火焰高呢?
如果這個計劃也是不可以被暫緩的,畢竟誰也無法預測以當前的經濟實力還是否買得起幾年后的房子,尤其是在中國這么神奇的國度里。
那是不是可以考慮先把現有的房子轉手掉,把當前的壓力轉化為學區房的壓力,同時也為自己拿到了首套房低首付的政策優勢。而不是同時負擔兩套房子的按揭。
至于首付不足的部分,也只能動員親朋好友借款了,或者變賣車子以及其他理財產品補充一些。
經濟壓力暫緩的情況下,應該是有機會考慮職業轉變的。阿福的被動處境和小雨的職場疲勞都是需要改善的問題。
過度需要時間計劃,顯然同時變動的風險太大,的確不能冒險。
那么現在的情況是小雨處于心理搖擺的煎熬更強烈一些,隨時發瘋的幾率也更高一些,小雨可以先考慮重新擇業的問題。那用3-4年的時間改變自己的職業道路夠不夠呢?我個人的經歷而言,覺得是夠了。
但最棘手的問題,還是小雨的職業再選擇有巨大的盲目感,她不知道適合做什么,做什么比較有前途,會做成什么樣。這也是我曾經的疑問。但是事實告訴我,一旦選擇了適合自己的職業,加上后天的勤奮是可以實現華麗轉身的。
所以,小雨要先了解自己。最功利的做法是,列出所有親戚朋友同學熟人的職業和行業,然后去搜相關的崗位要求和薪資范圍。會得到一個信息數據庫。然后再根據自己掌握的資源進行匹配和咨詢??梢猿醪搅私庖恍徫坏墓ぷ鳡顩r和就業前景。值得一提的是,最終的選擇最好能成為將來soho或者創業的核心,無法輕易被取代,不然,新的選擇只會讓自己重復前一次職場的痛苦。
或者,想明確按照自己的興趣來過自己的一生,也需要讓自己和家人做好心理準備。
一旦做出選擇,最好盡快去找相關的培訓機構或者能提供機會的朋友,當然這是需要投資金錢和時間的,不應該回避,更不應該關聯出與這個目標無關的情緒。
預計一年半載之后,會有機會進入相關的行業,拿出初入職場的拼勁,那個已經深諳職場生存之道的你,一定會以更迅猛的速度做出讓上司刮目相看的成績。積累幾年再考慮下一階段的問題。
等小雨落定腳跟,就輪到阿福的職場改造了。
這里面沒有技術難點,主要看阿福和小雨肯不肯放下眼前美味但可能不會長久擁有的蛋糕。
當然,這些預設的橋段在現實中很可能會偏離,但是一旦想要改變,便已經邁出了最艱難的一步了。
伸頭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怎么選還是看自己。
有網友說,中年是另一場青春。迷茫,也充滿挑戰。我很贊同。
變化是常態,擁抱變化應該成為一種本能。同時,這個世界也會狠狠懲罰拒絕改變的人。
那句“以不變應萬變”的古訓,大概只適合廟里的菩薩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