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瀟鈴子
跟朋友約了在星巴克喝咖啡,我到了,她還沒到。于是刷手機等她,不會,她就飄了進來,滿臉喜色跟我打招呼“嗨,親愛的,我最近……”她剛說完前半句后半句還沒說完呢,我內心就開始YY,這家伙發生了什么呢,那么高興,難道是出去旅游艷遇了?還是撿到錢沒處花呢。這么炫,我要找什么事來回應她呢?我最近開心的事情都去哪里了呢?
估計大部分人都是這樣吧,在傾聽別人說話的時候,心中就開始在喋喋不休的想著要怎么回答,回答什么,說什么事情回應她這件事會比較好。如果別人說的是開心的事,那我們就要回應一些開心的事情,如果別人是說一些不那么開心的事情,我們也會搜羅記憶里不開心的事情,避免自己顯得太過沒有同情心。我們在傾聽別人說話的過程中,一直很忙,我們的內心甚至已經自動補齊了對方對我們回話的回應。
我們像是要控制談話的發展方向,不管對方說的是什么,我們似乎都希望自己是能夠將對話完美的進行下去的,我們甚至在暗暗較勁,你開心,那我也有很多很開心的事情,你不開心,其實我也是那么過來的,我經歷過比你更慘的事情。我們似乎希望在對話的過程中找到優越感,以此證明你跟我說的這些我都知道,而我的經歷也遠比你能想象中的多。
兩個人或者多個人就會在對話的過程中不斷的升級,越說越多,越聊越嗨,但是心里仍有陣陣的空虛感,我們以為我們聽了很多,最后我們會發現,原來我們說了那么久,都是在各自說著自己的故事,別人說了什么,大抵都很模糊,更別說我們對別人故事的感受和回應了。
事實上,這叫做對話而不是傾聽。對話的時候我們的心是忙碌的,在心中放了一個兩個人不斷的在對話的空間。但是傾聽則是心要保持靜默,需要我們用專注和熱誠來聆聽。
當我們的心在忙碌的時候,就容易受到影響,錯把別人單純的分享看成是炫耀和比拼,也會不經意間把別人的吐槽當成是自己的責任,但是如果你再聽一聽,興許你會發現有的朋友真的只是單純的跟你分享她的快樂希望你會收獲快樂,而有的朋友只是希望在她痛苦的時候有你在身邊靜靜的傾聽和陪伴,并不需要你提供解決的方案。
我們呢?有沒有聽懂別人在說什么?是不是真的聽到了人們內心真正的聲音呢?似乎我們真的不知道怎么聽別人別人說話呢。
在傾聽別人說話的時候,保持靜默吧,這樣你就能主導事情的結果、并能夠在彼此的相互影響的關系中,察覺到你自己在情緒上的狀態。
跟別人在一起時,傾聽吧!不要想怎么回答或回答什么,僅僅是單純的在超越語言文字的范疇里,覺察周圍的空間、聲音、味道與彼此之間情感的鏈接和情緒體驗。
如此,你會發現這與你之前的談話多么的不同,原先你看重的以為的竟都不是如此。當然肯定也有一些人是來消耗你的,想要引起的你的嫉妒,也想把自己的痛苦加在你身上。但即便如此你也可以看明白而不至于跳入他們挖好坑里,也更能理解他們自身的匱乏給到他們最適合的幫助。也許這就是我們第一次真的聽懂了別人在說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