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隨著大暑的到來,我們也迎來了今年三伏超長待機40天!
2020年可謂是命運多舛,年初開始的突發情況使全世界陷入混亂,生活節奏被打亂的同時,我們也開啟了新的生活模式。新的生活模式下,人們也開始更加重視健康管理。但除了重視日常健康,隨著天氣變熱我們也需要做好預防其他疾病或問題的準備。近期韓國報道了某幼兒園的99名學生出現集體食物中毒的新聞。其中部分學生被診斷為溶血性尿毒癥候群。溶血性尿毒癥侯群是腸出血性大腸桿菌減影癥的并發癥,1982年在美國首次被發現。當時在俄勒岡州的一家快餐店發生了因食用被污染漢堡肉的兒童集體中毒事件。至今每年仍有2萬名患者,死亡200人以上,被稱為“漢堡病”。
大腸桿菌主要來自未煮熟的牛肉、未殺菌的牛奶、被污染的蔬菜等。對于免疫力較低的兒童來說一旦感染就有可能造成嚴重的后果。所以在食物易腐爛、細菌易滋生的三伏天就更要注意提高兒童免疫力了。如果是學齡前兒童,也要按照規定打預防針,在平時養成勤洗手消毒的習慣。平時有偏食、夏天食量少的兒童,通過飲用紅兒將軍等有助于增進兒童免疫力的健康飲料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紅兒將軍含有提高兒童免疫力的韓國6年根紅參、幫助預防感冒的樹莓、促進消化的乳酸桿菌等。可強化兒童的體力,提高免疫力,不僅在三伏天,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幫助自身戰勝各種病毒或病菌。
特別是像最近這樣的盛夏梅雨季節,濕度和溫度的增高更是為細菌提供了繁殖的溫床。因此,注意平時飲食以及腸胃健康比平時更加重要。那么如何提高免疫力?飲食上又需要哪些禁忌?跟著小編一起了解一下!
夏季兒童食物中毒預防
1-1. 在幼兒園或學校時,應注意:
食物中毒在6-8月間容易高頻發生。因此,要時刻留意我們孩子的健康。孩子從幼兒園或學校回來后突然嘔吐、腹瀉、出現發熱、神經麻痹、意識障礙、肌肉痙攣等食物中毒癥狀時,應立即去醫院就診。另外,要告訴孩子上廁所或吃東西前一定要勤洗手。幼兒園或者學校提供的食物中出現異味或有不熟的肉時,要立即通知老師,不要食用。
1-2. 食用貝類或魚類等時,應注意:
在氣候潮濕的夏季,最好不要生吃食物。其他食物烹飪前一定要充分清洗干凈,高溫加入后再食用。另外,不要喝礦泉水,要盡量喝開水。
1-3. 生活日常中,應注意:
特殊時期,每個人都應該養成勤洗手腳的習慣。外出后、吃飯前、上廁所后等洗手或洗腳比較好。用香皂打出泡沫,清洗手與腳、手指之間、指甲縫隙等。可有效預防細菌感染。
1-4. 保管食物時,應注意:
不同食材都有不同的保管方法。
鮮肉類:夏季肉類要冷凍保管。在常溫下取出的肉片,不要再次冷凍,最好只放一次冷凍。購買后3天內使用比較安全。
海鮮類:購買海鮮后3-4天內需立即食用,仔細去除內臟后浸泡在鹽水中,去除水分并冷凍保管。海鮮產品解凍后應立即食用,最好不要再次冷凍解凍。
蔬菜及水果:一般認為冷凍保管即可,但其實根據種類保管方法分為室外保管和冷凍保管。土豆、地瓜、西紅柿最好保管在涼快的室外,其他蔬菜最好冷藏保管,或者用浸過水的紙巾將蔬菜水果包起來,放在空氣流通的地方,也可以保持果蔬新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