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前些天就在桌上看到這本書,記得當時的我拿起來,笑著對她說,你有沒有聽說過,永遠不要讀活人的書,我以自己特有的一種無知的倨傲說出這句話。
由于無事可做,因此,白天我又翻開它,直到下班后從公司帶回,繼續閱讀到前刻。打算就這樣睡去的時刻,卻覺出自己會辜負瀟灑姐。此刻,我想說些什么。
比較觸動我的,有三處。
第一,瀟灑姐對自我的反思。由于她從小犯錯后父親的不停追問,導致她做錯或者遇事,會一層層剝開自己,打開自己,直至找到核心要穴,扎針治療,接觸危機患難。而凡人如我,即使同樣習得總結與反思,但是,往往停留在表象,輕易的畫地為牢。比如,同樣失敗遇搓,同樣遇到“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我們停留在憤怒,分析到自己的無能,因為這種認知,從而在下次隱藏自己的鋒利,收斂自己的脾氣,因為對無能的認知,因為我們認同大多數,我們以為如此是正常普通的;而她堅決地立意成為少數人,她有仇必要報,她錙銖必較,她站在俯瞰一生的角度去面對讓她遭遇痛苦的一切。于是,同樣的事情,我們嘗試一次后認輸,順便將不知天高地厚的自己加上一頂項圈,接著改改自己年少輕狂的風發意氣,美其名曰“成熟”與“自知”。而她說,你等著,讓時間等著,我會證明給你!
第二,了解自己。對金錢、欲望、生活的期待,她來得坦誠明確,賺錢,享受生活,離城市不遠的有衣帽間和書房的屋子。而我們呢,隨著人群和潮流,攢錢,結婚生子,供房養車,我們過著所有人的生活,聊著共同追的劇,刷著類似微博,過著一樣的日子。不!不是我們在生活,而是我們,被生活驅使著敲鐘鳴號傳宗接代。
最打動人的,也就是她全書中展現的一往無前的生命力!作為她初期創業的廣告行業同類,對她書中描述的最底層的工作毫無尊嚴感,想必同行都能體會,然而一邊是被迫生存的我們,一邊是研究生畢業的曾經的播音員的她。我們傷感逃避時,她在寫作創新解決問題擔任更多廣闊世界的工作。她說,再豐富的想象,也沒有現實激動人心。而另一群人,卻早已習得現實傷筋骨,不如安逸爽的下意識選擇了。
她熱切地投入生活,執著于燃沸身體里的每一滴熱血!
她旺盛年輕鮮到讓我覺得二十七歲的自己已行將就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