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在北宋年間,薊州有一個叫董四城的年輕人。董四城自幼沒了爹娘,是其叔父將他撫養長大。
而就在董四城13歲那一年,他的叔父因攤上了官司,被發配到邊疆去了。董四城從此之后再無親人可依靠。
他不得已只得去了薊州城里,每日以乞討為生。
薊州城內有一個王老漢,兒女雙全,也都已經嫁娶。女兒的婆家離著很遠,不過公婆對她甚好,王老漢很是欣慰。
兒子名叫王明文,是個小有名氣的木匠。自幼拜了鎮子上的一位老木匠學手藝,頭腦聰慧,手藝學得很快。
前兩年的時候,王老漢夫妻倆托鎮子上的媒婆給兒子說媒,娶了鎮上老張家的閨女張翠花為妻。
兒子有一門好手藝,收入穩定;
兒媳婦務實、孝順,王老漢夫妻倆看在眼里是喜在心上!
不過,“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如此美滿的家庭也有一個缺陷,小夫妻倆婚后兩年了,卻一直沒有子嗣,王老漢和老伴就有些著急了。
可要孩子的事可不是著急就能來的,郎中倒也請了不少,湯藥也沒少喝,可張翠花的肚子還是沒有一點動靜。
王老漢捋了捋胡須對著老伴言道:“此事急不來,該是咱家的遲早會來的!”老伴聞言也釋然了。
確實,瞎著急并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呀!
王老漢夫妻倆樂善好施,經常幫助左鄰右舍。有一日,王老漢去趕集,卻瞧見鎮子的南門角落里躺著一個小乞丐。
這小乞丐看上去歲數不大,蓬頭垢面的,這讓善良的王老漢起了惻隱之心。
于是王老漢便走了過去,對著小乞丐說道:“孩子,你沒啥事吧?這么熱的天你可別在這躺著?。 ?/p>
乞丐緩緩抬起頭來,對著王老漢說了一句:“爺爺,我餓??!”話音剛落,兩行熱淚隨即流了下來。
王老漢一聽“爺爺”兩個字,一下戳中了他的心。他趕忙安慰道:“孩子,爺爺扶你起來,走!讓我家吃些東西!”
小乞丐聞言后“哇哇”地哭了起來,王老漢一邊安慰一邊扶著小乞丐回了家。
咱說的這位小乞丐不是別人,正是前文講到的董四城!
董四城到了王老漢家是大吃了一頓,饅頭一口氣就吃了三個。老伴看著眼暈,隨后去廚房里端來了一碗稀粥,她怕孩子吃得急了,噎到。
“你是哪里人?家中沒有親人了嗎?”王老漢問道。
董四城聞言后又流下了眼淚,委屈地說道:“我爹娘早就沒了,是叔父收留了我??汕靶┤兆邮甯副话l配邊疆,如今只有我一個人了?!?/p>
“哎呦!真是個可憐的孩子!老頭子,要我看,咱就把他留在家,讓他放牛如何?”老伴問道。
“我也有此意,孩子,你愿意留在我家放牛嗎?爺爺管你吃住,你覺得如何?”王老漢問道。
董四城嘴里的饅頭還沒有咽下,趕忙跪地磕頭。
董四城從此有了家,成了王老漢家里的一名小牧童。
王老漢沒有孫子,他就拿董四城當成親孫子看待,董四城的吃穿已經不成問題。
董四城心里感恩王老漢夫妻倆對自己的收留和照顧,心里暗暗下了決心:“等我長大出息了,一定要好好報答他們。”
報恩的心情咱都可以理解,這是他應該做的??蛇€沒來得及報恩呢,這董四城卻出了意外了!
您說咋了?這孩子突然得了一種怪病,沒了!
王老漢和老伴流下了眼淚,雖說不是親生的,但也照顧了他幾年。孩子也懂事,老夫妻倆都很疼他。
活蹦亂跳的一個孩子突然就沒了,這兩旁外人要是聽了,心里也不好受,何況王老漢夫妻倆了。王老漢痛心不已,含淚將董四城給埋了。
幾日后,王老漢家的一頭得病死了。另一頭牛是個瘸腿,干不了啥農活,王老漢舍不得賣它,就一直養著。
而這頭牛就在董四城離世后的第五天,居然下崽了,這讓王老漢是喜出望外啊!
這頭小牛的誕生,耕田種地算是不用發愁了。不多不少,老牛就生下了一頭小牛。
王老漢樂得是合不攏嘴啊!
在王老漢的悉心照顧之下,這頭小牛長大了。很健壯,也很聽話,干活從來不挑剔,王老漢讓它干啥它就干啥,從不耍牛勁。
力是相互的,小牛聽話肯干活,王老漢對它也是疼愛有加。
日子一天天過著,兒媳婦張翠花的肚子還是沒有一點動靜。
一晃四年過去了。一日清晨,王老漢的老伴沒有按時起床做飯,王老漢有些生氣,可推了推躺在床上的老伴后,他頓覺不妙。
“翠花,你趕緊去請郎中來!你娘昏迷不醒了!快去!”兒媳婦正好在家,聞言后撒腿就跑。
不一會兒,老郎中來了。郎中號脈后嚴肅地說道:“她得了一種怪病,這種病不太好醫治。我且給她開些湯藥,不過要用小牛的牛筋加以熬制才可以。”
郎中走了,王老漢便拿著藥方欲要去鎮子上抓藥。
“誰家舍得殺小牛呢?小牛的牛筋可不好買??!眼下老婆子的病也不好醫治,沒抱上孫子是她的遺憾啊!”王老漢搖頭嘆息,背著手走出了門。
此時那頭小牛眼巴巴地看著他,正當王老漢要走遠的時候,這頭小牛卻朝著村外狂奔而去!
瞬間從王老漢身邊跑過,王老漢嚇了一跳,定睛一看,這不是俺家的那頭小牛嘛!
“你去哪里?快站??!”王老漢大聲喊道,兒媳婦張翠花也跑了出來,爺倆開始追牛。
而那頭小牛朝著村北面的那條大河跑了去。到了河邊,一頭扎進了河里。等王老漢和張翠花到來時,那頭牛已經奄奄一息了。
“哎呦!你這是干啥呀?快來人吶!救救我家的小牛?。 蓖趵蠞h邊喊邊拍著大腿。
他平時樂善好施,人緣很好。附近干活的幾個農夫聽到喊聲跑了過來。
他們跳入水中,費了好些力氣才將那頭小牛拉上了岸。
小牛有氣無力地喘著氣,眼看著是不行了,眾人幫忙將小牛弄回了家。
“王公,這頭牛沒救了,趁著還有口氣,找屠夫宰殺了吧,不然肉就不好賣了。”其中一個農夫說道。
王老漢嘆了一口氣,眼下也只能這樣了。幾個農夫隨后離開了,王老漢蹲在地上眼巴巴地看著躺在地上的小牛,過了好半天,王老漢輕聲說道:“你今日是抽了哪門子風啊?你咋往大河里跑呀?”
此時,小牛的眼圈里含滿了淚,王老漢看它如此這般心里也不好受。
“這都是造化啊!罷了!既然如此,我這就去找屠夫吧!”王老漢站起身來就要請屠夫來家里宰牛。
此時,小牛卻開口說話了:“爺爺,我是董四城??!”王老漢一聽這個名字,頓時如被雷擊一般愣在了原地。
“董四城”這個名字王老漢是再熟悉不過了。
他趕忙轉過身,彎身蹲下,仔細地看著那頭小牛:“孩子,你是董四城?你咋變成牛了呢?”
董四城便將自己投生為牛來給王老漢報恩的實情說了,王老漢再一聯想過去,一拍大腿是恍然大悟??!
怪不得這頭小牛干活從不挑剔;
怪不得這頭小牛如此聽他的話……
一切的疑惑終于找到了答案,因為這頭牛就是來報恩的董四城!
“奶奶患病需要小牛的牛筋,您苦于無處找尋,那就用我的吧!這四年多來,牛馬之恩我也報了不少,如今以我命再救奶奶一次,我這心里也算是坦然了!”
此話一出,聽得王老漢是淚如雨下??!王老漢欲言又止,那頭小牛又說道:“我知曉爺奶急著抱孫子,我去求那陰司,如若成了,爺爺一定要識得我,在我眉心處會有一個胎記,切記!”
言罷,董四城一命嗚呼了!
王老漢哽咽著說不出話來,他哪還舍得宰殺這頭小牛呢?
他將村里的李屠夫請來,只是割了些牛筋,就將小牛埋了,兩個月后老伴的怪病痊愈了。
一日,兒子王明文笑呵呵地對著爹娘說道:“爹娘!咱家要有喜事了!”
“啥喜事?”爹娘趕忙問道。
“翠花有喜了!”王明文笑著說道。
“真的?”娘一聽這話,臉上的褶子都笑開了。王老漢倒是很鎮定,嘴角上的那抹微笑誰也沒有看到。
待到張翠花臨產時,王老漢特意囑咐了接生婆王二娘:“幫我留意著點,看看那孩子眉心處是不是有胎記!”王二娘不解,點頭應了。
片刻后,一陣嬰兒的啼哭聲打破了王老漢家的寧靜。王二娘走了出來,歡喜地說道:“恭喜你們呀,是個男孩!”
隨后王二娘湊到王老漢身邊說道:“你這小孫子眉心處正有一個胎記!”
王老漢聞言后就是一愣,之后他捋了捋胡須自言自語道:“來了就好呀!咱爺倆又是一家人嘍!”
這個男孩的降生讓王家總算是圓滿了,張翠花的腰板也挺直了不少。
王老漢閑暇之余,經常和小孫子一起玩,爺倆一直沒有紅過臉……
本期故事我們到這就講完了,我有酒,也有故事,就差一個愛聽故事的你!
圖片來自于網絡,侵刪!
聲明:文中故事為本作者虛構,目的是借故事向世人闡述道理。切莫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