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小的時候,一聽到快要過年了,便很欣喜,因為那意味著又有新衣服穿了。伴隨著母親“過年了,千萬不要亂跑,人販子最近很多”的話語,喊著一位又一位陌生而又熟悉的長輩,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模糊的新年。仿佛,那幾天我才意識到我有這么多“親人”。? ?
自打我有記憶起,新年這個節日就已經納入了中國人的社交范疇,請允許我這么講。親戚時間互相給對方小孩壓歲錢,以彰顯長輩之間的親情深厚,一年見不了幾次面的表兄們互相嬉戲打鬧著,鞭炮聲驟響,餃子的味道從屋里飄了出來,吃罷,長輩們聊天打趣,打牌吹牛,我們在秸稈堆上亂蹦,新衣服上掛了不少秸稈葉,那一年我蹦掉了自己的十元壓歲錢,這是我對丟錢的第一次直接記憶,對,滋味極其難受。最后,被表姐買來的辣條成功轉走了注意力,眼淚被風吹干,掛在臉上,手里拿著一片大辣片,仿佛自己從來沒有丟過錢(真香)。
? 經歷了索要壓歲錢的年紀,在農家院里小孩們鬧翻天,大人們忙的暈頭轉向的時光一去不回。再長大一些,我沒有想到春節竟成了我最能體驗孤獨的一個節日。
? 作業那幾天是沒有心情寫的,作業是不會寫的。大人們總是在忙,即使不工作了,也是要準備各種年貨,拜訪各種親戚。舅舅家的老大現在有出息了,鐵飯碗,一輩子不用愁;大爸家的堂哥也滾出來了,開著一輛奔馳,錢包里塞得全是錢;二姑家的三女兒有出息,一個人在北京,管吃住月薪過萬……,誰也不知道誰到底真正過得如意么?那幾天抱怨和說不吉利的話會被人笑話,是的,你過的好我們替你開心,一遍就夠,真誠的關心我也可以體會出來,流于形式的客套我也呵呵笑過。于是,我越來越喜歡一個叫書店的地方,因為安靜,因為溫暖。
? 還記得慢慢再大些,期末考試后,我問華子“過年準備做些什么?”“那天可能在網吧,父母很累,早早就睡下了,走親戚也要過幾天,怎么著,一起?”我笑著搖搖頭,轉過頭看向窗外。
? 年夜飯逐漸在流行,過年旅游也變得不那么稀奇。新年,對于我來說本質可能就是一個小長假,對,富有傳統文化和社交元素的長假。
? 那幾天,街上的人不多,營業的場所無非就是網吧,KTV和快餐店。人們的身體累了,精神確也不那么輕松。鞭炮的氣味混著冬天的冷氣竄進我的鼻孔,我抬起頭,看著結冰的湖面。
? 過年的氣氛應該是活潑的,但是從周圍人的言語中,越來越多地出現了“無聊”,“沒勁”等字眼,大家埋怨它,可能是因為想好好過,但是現在的氣氛卻越來越格式化的原因。
? 我沒有在南方過過春節,但是聽我的南方舍友說過,他們那邊年味比較濃一些,因為好多傳統的東西沒有丟掉。
? 最后,愿那些春節在電子廠工作的男孩開幸福;愿那些過年堅守崗位的軍人們幸福;愿那些春節在外打拼的年輕人幸福;愿還處于童年時期的小孩幸福,愿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幸福。
#羽西X簡書 紅蘊新生#
http://www.lxweimin.com/p/ee05f7eff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