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 緒論
一、選擇題
1、應用數據庫的主要目的是(C)
A、解決保密的問題 B、解決數據量大的問題
C、共享數據的問題 D、解決數據完整性的問題
個人記憶:之所以把數據用數據庫存儲是讓大家都可以通過數據庫這一共享平臺*(靠用戶名和密碼)實現對數據庫里面的數據共享,所以應用數據的主要目的是共享數據。
2、下面關于數據庫管理系統(DBMS)的描述中,正確的是(C)
A、數據庫管理系統是用戶與應用程序的接口
B、數據庫管理系統用DML來定義三級模式
C、應用程序只有通過數據庫管理系統才能和數據庫聯系
D、數據庫管理系統用DDl來實現對數據庫的各種操作
個人理解:用戶與應用程序的接口有四種,其中有一種是通過標準查詢語言(SQL),即標準的訪問數據的查詢語言,通過通用數據庫實現應用程序間的數據共享的(注意是通過數據庫而不是數據庫管理系統,所以A錯)
B選項的DML意思是: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即數據操作語言的意思。使用Select、update、Insert,delet這四條命令對數據進行操作。
C、可以想象下,應用程序是拿魚竿釣魚的你,數據庫管理系統是魚竿,數據庫是魚,你想抓池塘的魚,也就只有手中的魚竿了。
D、是用DDL(data definition)、DML(data manipulation)、DCL(data Control languag)來實現對數據的操作,其中DDL包含的命令create、alter、drop、truncate、(remove all records from a table),DCL包含的命令有:commit(提交事務)、savepoint(保存點)、Rollback(回滾)、set transaction(設置當前事務的特性,他對后面的事務沒有影響)
3、位于用戶和數據庫之間的一層數據管理軟件是(B)
A、MIS B、DBMS C、DBS D、DB
數據庫系統包含(用戶->應用程序->應用開發工具->數據庫管理系統->操作系統->數據庫)數據庫管理系統和數據庫之間的操作有數據庫管理員管理。
數據庫管理系統(比數據庫系統多了管理兩個字,東西就少好多):是一種操縱和管理數據庫的軟件,用于建立、使用和維護數據庫,簡稱DBMS。
數據庫:按照數據結構來組織、存儲和管理數據的倉庫。數據庫能為各種用戶共享,具有較小冗余度、數據間關系聯系緊密而又有較高的數據獨立性等特點。
4、要保證數據庫物理數據獨立性,需要修改的是(C)
A、模式和外模式的映射 B、模式
C、模式和內模式的映射 D、內模式
個人理解:外模式又稱子模式或用戶模式,對應于用戶級,是某個用戶或者幾個用戶所看到的數據庫的某個數據視圖。(該視圖是根據用戶需求來定制的,就好像你穿40碼的鞋,你只能買40碼的鞋子來穿)
模式:又稱邏輯模式或者概念模式,對應于概念級,是由數據庫設計者綜合所有用戶的數據,按照統一的觀點構造的全局邏輯結構是對數據庫中的全部數據的邏輯機構和特征的總體描述,是所有用戶的公共數據視圖(全局視圖)。它由數據庫管理系統提供的數據模式描述語言(DDL,即data definition language)來描述、定義、體現、反映了數據庫系統的整體觀。(就相當于鞋店,有用戶的所有碼數的鞋子)
內模式:又稱存儲模式,對用與物理級,它是數據庫中全體數據的內部表示或底層描述,是數據庫最低一級的邏輯描述,它描述了數據在存儲介質上的存儲方式和物理結構,對應著實際存儲在外存儲介質上的數據庫。內模式由內模式描述語言來描述、定義,是數據庫的存儲觀。(就相當于鞋店對不同的碼數的鞋子的擺設方式)
5、要保證數據庫的邏輯獨立性,需要修改的是(A)
A、模式與外模式的映射 B、模式與內模式之間的映射
C、模式 D、三層模式
第4、5題的技巧:保證物理數據獨立性就要找與物理相關的模式,即內模式,同時離不開模式,所以選模式和內模式的映射。
數據庫的邏輯獨立式是指用戶看到的,根據用戶特定的,即外模式,同時又離不開模式,所以選模式與外模式。
6、下列四項中,不屬于數據庫系統特點的是(A)
A、數據冗余度高 B、數據獨立性高
C、數據完整性 D、數據共享
數據庫可能存在冗余度,但是數據庫管理員會減少冗余度和避免高冗余度,所以數據冗余度高不是數據庫系統的特點。
7、絕大多數數據庫系統的總體結構,都具有外模式、模式和內模式三級模式。描述數據庫中全體數據的全局邏輯結構和特征是(B)
A、模式和內模式 B、模式
C、內模式 D、外模式
區分好模式、內模式、外模式這三者的區別就能選出正確答案了。加油!
二、填空題
1、DBA的中文含義是(數據庫管理員)
解釋及記憶:DataBase Administrator,DBA
2、DBS的中文含義是(數據庫系統)
解釋及記憶:DataBase Systerm,DBS
3、數據庫管理系統的主要功能包含(數據定義)、(數據組織、存儲和管理)、(數據操縱)、(數據庫的事物管理、運行管理)、(數據庫的建立和維護)以及其他功能。
備注:只能死記硬背了
4、數據的(完整性)包含數據的正確性、有效性和相容性。
個人記憶:數據完整性就相當于你得到的一張餐飲優惠券去餐廳消費的過程,數據的正確性就好比你拿著的優惠券去的餐廳正是舉辦該優惠活動的餐廳,有效性就好比你手里的優惠券是否還有效,時間截止了沒有。相容性指的是你拿該張優惠券消費時是否還可以和其他優惠券同時使用,是否相容,全部符合就完整了。
5、關系數據模型的三個組成要素的是(數據結構)、(數據操作)、(數據的完整性約束)。
個人理解:關系數據模型包含的數據結構指的是你建立一個學生表,表里的屬性有學生的學號,姓名,年齡,數學成績這些。
數據操作就是你網你建立的學生表里插入數據,比如你插入一個學生,他的學號是0001,(但是你沒有輸入)姓名是小馬,年齡是12,數學成績是99.這個過程就是數據操作。
數據的完整性就是指你剛剛插入的一個學生,你漏掉插入學號0001,這樣子就可能和另外一個也叫小馬的同學(他的學號是002)的記錄不能區分了,因為你新插入的不帶學號,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不完整了(可以拉上去看看數據的完整性包含了什么!!!)
6、數據模型中的(數據結構)是對數據系統的靜態特征描述,包含數據結構和數據聯系的描述,(數據操作)是對數據庫的動態特征描述,是一組定義在數據上的操作,包含操作的含義、操作符、運算規則及其語言等。
7、當數據庫的存儲你結構改變時,可相應修改(模式/內模式映像),從而保持模式不變。
8、數據庫系統一般由(數據庫)、(數據庫管理系統)、(應用程序)、(數據庫管理員)構成。
三、問答題
1、什么是數據與程序的物理獨立性?什么是數據與程序的邏輯獨立性?
模式/內模式映像:數據庫的存儲結構發生改變時,(如用另外一種存儲方式),由數據庫管理員對模式/內模式映像做相應的改變,可以使模式保持不變,從而應用程序也不必改變,保證了數據與程序的物理獨立性。
外模式與模式映像:當數據庫的模式改變時(例如新的關系,新的屬性),由數據庫管理員對各個外模式/模式映像作相應改變時,可以使外模式保持不變,應用程序是依據數據的外模式編寫的,從而使應用程序不用修改,從而保證了數據與邏輯的獨立性。
2、定義并解釋一下術語:關系、屬性、域、元組、分量、關系模式。
關系:一個關系對應通常說的二維表。
元組:表中的一行就是一個元組。
屬性:表中的一列即為一個屬性,給每一個屬性起一個名稱就是屬性名。
碼(碼鍵):表中的某個屬性或者屬性組,他可以唯一確定一個元組。
域:一組具有相同數據類型的值的集合,屬性的取值范圍來自某個域。
分量:元組中的一個屬性值。
關系模式:關系的描述,一般為關系名(屬性1,屬性2...屬性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