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昨天過來看我時問我:如是你是撿來的,你會去找親生父母嗎?我笑笑,不找。
我認識太多撿來的孩子。例如我伯伯家的兒子,堂弟。現在已經三十多,有一兒一女,養父母對他好到無法言說的地步,小時候他和姐姐吵嘴,明明他不對,挨打的總是姐姐。家里四個女兒,好不容易撿來一個兒子,哪有不是君王的道理。
有一次因為三姐惹了他,伯母不依不饒,拿著掃把追著三姐兩三個小時的打,誰都拉不住,三姐再也跑不動了,走到堰邊,直接就跳下去了。五六個小時后才打撈上來,連夜就埋在荒山坡上,未成年,不能入祖墳。
家里所有的好吃的好喝的都是堂弟的,兩老人在外面打工給他們在城里買了一套房,看盡眼色。現在還在給單位看大門,靠余下的三個姑娘接濟。三個姐姐對伯母恨之入骨,中間太多故事,一把辛酸淚。后來堂弟去找了親生父母。親生父母并不待見。
再回來,人已經低調很多。特別不理解為了養子逼死親生女兒的事情,有次去三姐墳地,我偷偷問大姐,伯母后悔嗎?大姐說,沒看出來。
我兒時的一個朋友,撿來的。養父母不能生育,一點點帶大她,做生意掙了不少錢,都留給了她。她的工作,她結婚時買的房子都是父母拿的錢,后來也去找了親生父母,農村的,家窮的要命,對她不冷不熱,她自己也感覺無趣。
可是養父母現在年近七十了,她也并不關切。想想也是心酸。親生父母負了你,可你負了養父母。
還有一個朋友,父母把他送給小姨。小姨是富貴人家。所以朋友一路坦途,工作上家人安排,生意上家人指點照顧。現在生活幸福,自信滿滿,她說,把我送人挺好呀,如果不是養父母,我現在還生活在落后的小鎮呢。現在親生父母對我也挺好,小心的討好我。幾方關系都 比較好。
還有一個朋友,說起自己的故事都忍不住落淚。她說,他伯父家孩 子少,父母送他過去當養女。當年伯父春風得意,難免在外面花花綠綠,伯母一生氣就拿她撒氣,在后面追著打她,卻對自己親生的兒子疼愛有加。
她經常全身被打的青紫,逃到親生父母家,父母也只是安慰一下,再送他回去 。她發誓一定要好好學習,逃離那種生活。現在過上了非常好的生活,對養母一直親不起來,對養父感情一直比較好。
我第一份工作的老板娘也是養父母帶大的。最奇葩的是,老板娘結婚時,養父母居然借口工作忙不好請假,而不參加。記得她給我們講她委屈哭的樣子。
好在老板生意成功,高大帥氣,老板娘才在養父母家有了一點點的地位。有一次老板和老板娘吵架,老板娘說你別欺負我娘家沒人,然后給養父母家的哥哥打個電話。
還有一位朋友,養父母家境優厚,在九十年代打牌一夜輸十萬而面不改色。朋友卻為了生活上學之余給人送兩分錢一張的報紙。畢業出去找工作衣服太舊,求父母給100元買一套衣服好出去應聘。她生病嚴重時聽父親說用最便宜的藥就好。
她后來買房宴請,本不打算請父母,朋友一再勸說,然后通知父母,他們卻家門不入,直接等在吃飯的酒店,然后每隔幾分鐘打一個電話吵她,為什么不早點過來開飯,然后朋友及宴請的客人未到,他們已經自己點菜開吃。太多曲折,聽的人無不落淚,朋友卻呵呵一笑:也只有這一程的緣分。來世不會再見。
如果我是撿的,我不會去找親生父母。送走我,拋棄我,我們已經是陌路。如果養父母對你好,回去找親生父母,無異是對養父母的背叛。如果養父母對你不好,這一面見下去得有多大的勇氣,得有多少委屈怨恨。無論任何原因,我就按當下的生活軌跡來走。我知道有很多人出于各種原因把孩子送人,既然如此,生活安好,互不打擾。
我想起那句話:我渴望一生被人收藏好,妥善安放,細心保存,免我驚,免我苦,免我四處流浪,免我無枝可依。如果沒有,我就做自己的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