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可否看過“時間規(guī)劃局”這個電影?在電影里人類可以隨心所欲的操控人的壽命,不管這個人活多久,他的年齡被永遠(yuǎn)定格在25歲。因為沒有了自然死亡,為了避免人口膨脹。人類社會拋棄了以往的貨幣,改用時間作為貨幣流通。每個人手上都有一個時間的倒計時,一個人的時間用完之后,這個人就會死亡。電影中人們上班賺的也不再是錢,而是讓自己生存下去的時間,而購買生活必需品也是花費自己工作得來的時間,要是一不小心時間收支沒把握好,說完蛋就完蛋了。
讓我想起這個電影是因為笑來老師今天做的類比,有一家銀行,每天往你的賬戶充值 1440 塊錢…… 如果你覺得不夠,對不起,就那么多;如果你竟然沒花完,對不起,第二天雖然還會給你再次充值 1440 塊錢,但前一天沒花完的清零…… 這家銀行名字就叫時間,每天給你 1440 分鐘,不管你用在哪里,用得值不值。
這個類比和電影的出發(fā)點驚人的類似,當(dāng)把時間換成金錢去理解,感受真是完全不一樣了。但是這個類比其實早已出現(xiàn)在了我們的生活中,只是我們從未去過多的思考。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一寸光陰一寸金 ,寸金難買寸光陰”,小時候貪玩,不知道被長輩拿這句話教訓(xùn)了我多少次,但是只是知道了時間寶貴,但是卻從未將這句話當(dāng)作自己的行動準(zhǔn)則,知和行完全不在一個頻道上。
想想我做事拖拉的壞習(xí)慣,浪費了大把不該浪費的時間,以前總覺得時間還多,今天做不完明天接著做就好了。但是突然換成錢的概念,就意味著本來今天打折30元能買到的東西,我偏偏不去買,非要等到不打折變回原價60了,我果斷下手買了。這么想來也是覺得自己蠢哭了……
按照這類比延伸,一切與錢有關(guān)的概念,都可用來解釋我們生活中的時間花費。
(首先得明確,每個人時間價值不同,就像美元和泰銖,1美元可以換到34泰銖,你去和時間價值高的人交換,你就是泰銖換美元,你的34分鐘才能換來別人1分鐘。)
1、定投與學(xué)習(xí)
定投意為定期定額投資,把這個概念直接帶入時間消費中,我們每天花費一定時間去學(xué)習(xí),增強了自己的競爭力,使得我們現(xiàn)在的時間價值累加到未來,原本人們用一份時間可以買你一份時間,但是你時間價值增加后,別人就需要用10份、100份甚至1000份時間才能購買你一份時間,也就相當(dāng)于你可以通過學(xué)習(xí)讓時間這個銀行打給你的錢從泰銖變?yōu)槿赵⑷赵優(yōu)槿嗣駧拧⑷嗣駧抛兠涝?/p>
2、兌匯與時間交換
兌匯意為把自己手中持有的貨幣換為另一種貨幣。這其中就涉及到匯率,之前說的每個人時間價值不一樣,有的人每天得到1440美元,有的人得到1440人民幣,而有的人得到1440泰銖。
價值高的通過和價值低的交換,可以獲得低價值的更多時間。比如買外賣的時間價值是30泰銖(價值為泰銖的人的30分鐘),但是你的時間價值單位是美元,你花費30分鐘去買外賣就很不值得,所以你就把你的1美元換成34泰銖,讓時間價值是泰銖的人去幫你買外賣,他賺得4泰銖,但是你就節(jié)約了29美元。
再比如,笑來老師的專欄訂閱人數(shù)現(xiàn)在是165907,意味在這個專欄中,他的時間價值和我們的時間價值相比,就是165907:1。老撾和人民幣匯率為1250:1,我們時常用老撾錢不值錢開玩笑,但如果笑來老師是1元人民幣的話,我們就只值不到0.01老撾基普,這樣一比,這個笑話也就不這么好笑了…
3、財務(wù)自由與時間消費
財務(wù)自由,指你無需為生活開銷而努力為錢工作的狀態(tài),其實質(zhì)上也是為了追求被動收入大于生活開支,使得你能獲得自己時間使用上的自由權(quán)。
但是如果換成時間這個貨幣,就是我們努力讓自己的貨幣價值變得盡可能的高,使得1440分鐘內(nèi)的幾分鐘甚至于幾秒鐘的時間就可以換得其他人幾天甚至幾年,去把你不愿意浪費時間做的事幫助你做了,讓你能把自己的時間都花在自己愿意花費的地方。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提升我們的時間價值是我們現(xiàn)在不得不做以及必須得做的事,只有最大限度的提高我們的價值,才能花最少的時間去換得別人更多的時間,盡最大的可能節(jié)省我們每天不必要的時間花費(例如:從自己做飯吃變?yōu)榻型赓u甚至于請私人廚師;從自己開車上班變?yōu)檎埶緳C。讓自己從一些重復(fù)繁瑣不必要的時間消費中解脫出來,讓自己高價值的時間用在高價值的花費上,避免了時間價值的浪費)。
大家一定也對 注意力>時間>金錢 這個公式印象深刻。光是把金錢替換為時間都讓我感到震撼,看到了另一個不一樣的世界,并且這個思考現(xiàn)在還相當(dāng)?shù)臏\顯,有待完善和補充。不知感知到注意力最重要的更上一個境界會是怎樣的風(fēng)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