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的時候聽老師講的一個故事至今還記得。
有一家人,老人年齡大了,手不停的顫抖,吃飯時候抓不住碗,經常摔壞碗。
兒媳婦剛開始還好,到后面摔得多了,就開始嘮叨:“這樣下去碗都摔完了,這日子怎么過啊…”
老人的兒子迫于媳婦兒的壓力,想了一個辦法。自己動手給父親做了一個木碗,這樣就摔不爛了。
第二天吃飯就用木碗盛著,而且還讓老人坐在灶臺邊,怕弄臟他們的飯桌。
而這一切都讓老人的小孫子看在眼里。有一天,這個小孩子拿著一個木頭,用刀挖著。
他的爸爸看見了,問他:“你拿木頭挖什么呢?”小孩子說:“我做木碗呢,等爸爸老了,我也給爸爸盛飯?!?br>
他的爸爸聽到這句話,滿眼淚水。讓后把父親接到飯桌上吃飯,從此孝順老人,不敢怠慢。
老人們經常說,前院的水要向后院流,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我們如何對待父母,我們如何做人做事,我們的后輩就會如何對待我們,就像我們一樣做人做事。
我經常給學生講這個故事,目的就是說,我們一定要孝敬父母。如果我們不孝敬,我們的兒女也會像我們一樣不孝敬,到時候都是自己害的自己。
相反的還有這樣一個故事,兒子非常孝敬自己的母親,經常給母親捶背,按摩,洗腳。每次他孝敬母親的時候,他都會帶著自己的小兒子,讓孩子站在他的旁邊看著他伺候老人。讓孩子從小學會感恩父母,孝敬父母。
今天在微信群看到一個發生在身邊的真實事情。大兒媳婦把婆婆打了一頓。等兒子跑車回來,老婆婆準備說,還沒開口,就被兒媳婦又臭罵了一頓。然后老婆婆就拿起一個木頭,把兒子的車玻璃砸了。結果兒子又把她的母親打了一頓。
聽說父親在世的時候,兒子就打了他幾回,現在把父親欺負死了,又開始來欺負老母親。我都看不下去了,對把自己親手撫養到大的父母親下手,良心都到哪去了?難道他不害怕報應嗎?
經常聽到這樣的事情,兒子打了父親,結果輩輩都是兒子打父親。這還不夠受勸嗎?
孝敬父母吧,好好的孝敬,不孝敬父母,從哪一方面說,都說不過去。父母親還健在的,那是你的福氣,趕緊開始孝敬吧,等到他們走了,就再也沒有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