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電影,讓人笑成馬,讓人哭成狗,這就是一部好電影!雖然看原著我也就覺得這三個故事不錯,但是真的在大熒幕上看到這三個故事里熟悉的名字,內心還是竊喜萬分的,只是時間也從你我的全世界路過,所以,雖然張嘉佳改成了陳末,茅十八還是茅十八,豬頭還是豬頭,只是茅十八沒有和荔枝分手,而是陰陽兩隔;豬頭沒有和燕子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而是咫尺天涯;倒是“最容易丟的東西”里的幺雞不只是留下一個杯子給陳末,而是走進了他的世界。相比書和電影,書打6分,給2012年的張嘉佳,電影給9分,給2016年的陳末和張一白。
第一個故事 生離 ?跟不上你的腳步,干脆就說自己迷了路
這是說豬頭和燕子。是什么讓一段好端端的愛情變成了自作多情?是我走得太遠,而你還在原地踏步,是我想要看到更大的世界,而你還在村口,是我不想錯過這年華,而你還在說我們的過去。不是每一對相隔兩地的戀人,最后都會以分手告終,而是每一段除了她你就不知道怎么過的愛情,最后都會以這種排他性消磨殆盡。多年前聽到這句歌詞"跟不上你的腳步,干脆就說自己迷了路"時就有知道,再多的過往也叫過往,更漫長的路走得還是兩個人的勢均力敵。這個勢均力敵不是你掙5000,我不能只掙4999,而是我們可以在同一個水平面上,平等討論同一件事,而不是我在說非洲,你在扮人偶。對,你將你扮人偶掙的錢都供養我讀書了,你對我恩重如山,好吧,最后破壞毀滅我們的恰恰就是這如山的恩情,因為你太好,那么我的任何不好都會被冠以忘恩負義,那你是好人,我就是壞人,沒有誰會心甘情愿做個壞人吧?豬頭多好啊,8年寄給燕子的錢都有20萬,那每一張匯款單都是可以向燕子索取的催債單。當然你可能會說,怎么,辛辛苦苦掙的錢都給你了,還這都喂了狗,這么狼心狗肺,真的,不但旁人會這么說,連燕子本人也會這么認為,但是如山的恩情真的不是愛情的加分項,反倒是消磨的利器,因為我永遠都有欠你那一刻。也許他們也可以結婚,以有情人終成眷屬之名,但是,放心,當有一天燕子還清了這種物質上的債務,他們一樣會離婚,因為我終于不欠你了,我終于可以自由的選擇了。當豬頭追著燕子的出租車狂奔的時候,哭得那么撕心裂肺,我卻絲毫沒有感動,陳末跟燕子說,只有你回來了,你們的這段愛情才是真的。而最后,燕子說專程回國只是覺得分手這件事總不能在電話里說吧。所以那個和豬頭有愛情的燕子根本沒有回來,這段愛情就是豬頭的獨舞,這段愛情就是豬頭生活的支柱,這段愛情就是豬頭活在這個世界的理由,但是不好意思,這不是愛情。所有以恩情為前提的婚姻終有報恩結束的那一刻,只能謝謝你路過我的世界,而我還要繼續趕路。
第二個故事 死別 我永遠在GPS里陪著你
雖然極其不能理解在這樣的愛情片中為什么一定要加上死亡這一筆,但是也許它存在的更大意義是從此你只會是愛我的模樣。不要,就像靖王說的:我不要你活在我心里,我要你活在這世上。茅十八以與歹徒搏斗的方式謝幕實在是太過殘忍,當然,為了保護荔枝,這種死法對于茅十八而言也算是死得其所,可是請問導演,可以不死嗎?我們可以就這樣深愛然后深愛然后再深愛下去嗎?答案是不能,因為我已經拜托了所有電器的啟動語都是"荔枝我愛你,我愛你我愛你",我已經拜托了這個世界來幫我愛你,所以我就先走一步了。很多年前看過一篇張小嫻的散文,叫做三,燈亮三下,代表我愛你,門敲三下代表我愛你,電話響三聲代表我愛你,這世間任何與三有關的都代表我愛你,而茅十八也用了這世間的所有開關來表達我愛你。還有那智能的專屬的GPS,茅十八就永遠活在了GPS里。
第三個故事 等待 只要最后是你,就好
書里的幺雞遠遠的愛,怯懦的愛,愛得沉默,愛得卑微,電影里的幺雞表面看是愛得直率,愛得勇敢,就算是傷害,也當是對自己的考驗,但其實也一樣愛得怯懦和卑微,以為他和女友重歸于好就是她對他最好的愛與成全。喜歡劇里一直反復提到的那段話"我希望有個如你一樣的人,如山間清爽的風,如古城溫暖的陽光。從清晨到夜晚,由山野到書房,只要最后是你,就好。"小容和陳末的分手是幺雞出現在陳末面前的原因,她一直自責是因為自己那天打進去的電話才導致的他們的分手,所以她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補償陳末。陳末在電臺里鼓勵她,陳末在墻上為姑娘畫了一把傘,這是愛的起因,但她卻在補償的前提下一步步將愛情遠遠的推離自己。我們都喜歡看深情的戲碼,陳末對小容癡情,好看,幺雞對陳末癡情,好看,陳末等待幺雞的那份癡情,也好看。但是如果幺雞沒有聽到陳末和小容的分手爭執,那么她就還可以是那個喜歡著陳末的女孩,只是不會有那么勇敢的沖到陳末身邊默默助攻兩人復合;如果在小容出事后陳末的義氣還可以解讀為愛情,而小容又被幺雞和茅十八的強力回憶助攻深深感動,那么是不是又多了一對眷侶,只是多了一個癡情的女孩;如果。。。。。。好吧,沒有更多的如果,會自暴自棄,會破罐破摔,又會幡然振作,還會癡情等待的陳末擔起了深情流量,最感人不是我們在不知道的時候錯過了什么,而是在我們知道之后不再放棄堅持了什么,這么多年的等待,我還是從前的模樣,只要等到最后,那個人是你,就好。以前有篇故事叫"八重櫻下",細節我已經模糊,但是我記得那個在樹下等待的背影,就像陳末在雪山下的等待一樣,不僅僅是在等那個人歸來,還是在等那個人終于可以明白她的獨一無二,她不是小容的替代品,她無需對與她無關的失戀承擔責任,她更不需要助攻他和別人的愛情,他等待的是她,只要最后的那個人,是她。
我為茅十八流淚,我為幺雞流淚,但是我最喜歡的還是陳末,一個清醒的陳末。也許這就是從2012年到2016年更加成熟的張嘉佳吧。茅十八沒有和荔枝分手,燕子沒有和豬頭結婚,幺雞留給陳末的不是一個藏起來的杯子,而是陳末等待到終于愿意出現的幺雞。作為電臺節目的粉絲,我一定要給這部電影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