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無為而無不為
? ? 老子說:"道法自然" "自然"是老子哲學的重要概念之一,這里的"自然"并不是我們所說的大自然,而是指我們的一切行為都應該遵循自然規律,順應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萬物都有她的生長規律,鳥是在天上飛的,魚是在水里游的,蚯蚓是在陸地上爬的等等,這些都不會受制于人的意志而運作,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 ? ? ? ? ? ? ? ? ? ?"無為"作為老子哲學的又一重要概念,是對"自然"的保護。老子說:"無為而無不為" 意思不是說一個人應該無所事事,什么都不做,坐等天上掉月餅,而是指一個人的一切行為都應該在順應自然的基礎之上去做,不能以個人意志強行改變大自然,其后果往往是適得其反。之前一直誤以為老子所說的"無為"是無作為的表現,今天有了新的認識。
不爭的哲學
? ?老子從他的自然無為哲學出發,對于人的行為方式,"提出了以柔克剛"的觀點,成為思想界的重要課題。反對戰爭也成為那個時代的主流思想,如提倡"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孫子思想,主張"兼愛,非攻"的莫子思想,提倡"仁政"的孟子思想。老子認為,爭強好勝是衰敗的根源。比如說在一個招聘會,某個公司的某個崗位只招聘10個人,而前來面試的有好幾百號人,甚至上千號人,可想而知競爭是相當激烈。這時候的我們無非是兩種心態,一種是把目光盯住他人,心里總是在想著如何干掉他人by crook or by hook ,這種類型的人是把他人的存在看做是自己走向成功的絆腳石,這樣難免會忽略自己是不是適合這個崗位?能不能勝任這個崗位?是一種盲目的忘我狀態,我想老子所說的爭強好勝者應該就是這種人——Comparison is odious 。第二種人,與之恰恰相反,把目光放在自己身上,估摸著這個工作崗位是不是符合自己的期許,自己目前有沒有這個能力勝任,或者說是僅通過自己的多一些努力就能勝任這個工作崗位,these questions may be haunted by the people, but there is a way to be good again, because pessimists see calamity in every opportunity while optimists see opportunity in every calamity.若自己的答案是肯定的,那勢必以后會更加地努力來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來實現自己的追求,我想第二種來參加面試的人應該就是老子所講的"無為"主義者,此"無為"非真無為。 ? ? ? ? ? ? ? ? ? ? ? ? ? ? ?我們知道,西方經濟學的研究是始于一個事實——資源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是無限的,那么如何將有限的資源有效分配到合理的地方就成為了西方經濟學的研究方向。我們上學的過程,求職的過程,哪怕是找對象的過程好像都離不開這個所說的"經濟學理論" ,每個學校對應的每個專業所招收的學生人數是一定的,這就難免有的同學名落孫山,有的同學金榜題名;而求職也如此,每個公司的每個工作崗位所需的人數也是一定的,所以也難免有的人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工作,而有的人只能委曲求全退而求其次;找對象貌似也是這個理兒。所以我想,一個人不管成功也好失敗也罷,若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在追尋自己夢想的過程中,有所蛻變,有所成長,那也就沒有那么遺憾了,起碼我們認真過,也不會有這種毫無違和感的感慨——"A lazy youth, a lousy age ",有的是李白般的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應該就是一個人應該努力的意義吧……
回到"嬰兒"狀態
?在老子看來,這世界熙熙攘攘,為名而來,為利而往,爭執不休,而他卻走著另外一條路,追求淡泊、寧靜的生活。面對各種誘惑,心里不起一點波瀾。他說,他寧愿做剛出生的嬰兒,這讓想起了林語堂在他的自傳中也提到了這一點。 ? ? ? ? ? ? ? ? ? ? ? ? ? ? ? ? ? ? ? ?嬰兒的狀態,無知、無欲、純凈、真實。老子的嬰兒狀態就是擁有"童心"、"赤子之心"。嬰兒脫離母親子宮的第一聲啼哭,是那般清脆響亮,老子認為,這才是生命的真實呼喚。
水的哲學
? ?老子哲學并不是弱者的哲學,他的哲學充滿了力量感。老子認為,水在柔弱寧靜中,積聚了強大的力量,可以沖破世界上一切的障礙。他說"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水是柔弱勝剛強的典型。水因為不爭,不為利欲所驅動,所以能無往而不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子說"知其雄,守其雌"意思是說,知道了剛強,卻要立足于柔順。老子并不是一個喜歡失敗的人。但他認為,要使自己變得強盛,不是靠恃強凌弱,而是要從弱處做起,像水那樣,在低處凝聚力量。放棄逞強的欲望是獲得強盛的根本途徑。人類若能夠奉行"柔弱"之道,正是避免斗爭的最好方式。
?
? ? 待你看遍世間滄桑,歸來仍舊少年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