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5 蔡秀娟
這是一本很容易誤讀的書,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通篇講的都是一個調皮搗蛋的孩子大衛(wèi),做了各種讓媽媽頭疼的事情,媽媽出現(xiàn)的頻率很少,只是一句話縈繞在耳邊“大衛(wèi),不可以”。如果不細細體會,會很容易把這本書當成一本教科書,去告訴孩子“你看,大衛(wèi)這么做是不對的,他媽媽都說不可以,你以后也不可以這樣做喔?!?/p>
如果是這樣讀《大衛(wèi),不可以》,著實可惜了。
這本書的整體色調是暖黃色,給我的感覺很溫馨,作者想表達的應該是“愛”吧。書中的畫面都是跨頁,大大地放大了大衛(wèi)的鏡頭,對于孩子來說,這種對大衛(wèi)放大的繪寫,真是感同身受??!
看看封面,乍一看,這是大衛(wèi)在搗蛋,魚缸都要掉下來了??墒俏蚁耄蛟S大衛(wèi)也是獨生子,媽媽沒有時間陪他,于是他想找小魚玩,只是他不知道,這樣的做法會讓小魚害怕,會讓魚缸掉下來???,小魚又害怕又擔憂,仿佛想找地方逃跑。而大衛(wèi)沉浸在自己的喜悅中,他只是“不知道”而已,不是“故意為之”。
同時,大衛(wèi)很會想辦法解決難題,他個子不夠高,夠不著魚缸,所以他是踩在三本書上去夠魚缸的。這三本書是恰巧放在那的嗎?我想一定不是,而是大衛(wèi)搬來的。
扉頁上的媽媽沒有把頭畫出來,但是你要是問小朋友這是誰,他一定肯定地回答“是媽媽”,因為這種動作、這種傳達出來的感受,太熟悉了。
很顯然,這是媽媽常用的做法,把糖啊餅啊放得高高的,這樣孩子就吃不到了。大衛(wèi)呢,他不僅懂得搬書墊高,他也懂得搬椅子,看他那使勁努力的樣子,我忍不住要給他點贊。
嘿嘿,還有水壺旁邊的小貓,那樣子,仿佛在招手說“小朋友,來吧來吧,你可以做到,加油哦!”
大衛(wèi)還是個很有創(chuàng)意的孩子,他能夠獨自在浴缸里跟他的玩具玩,這戴著海盜帽,潛水鏡,鯊魚追趕小鴨子,鴨子嚇得一邊往后看,一邊拼命往前游,章魚則愛莫能助……這玩的是什么游戲呀?你覺得呢?
可是媽媽認為這太浪費水了,響亮的聲音又響起來:“不行!不可以!”
書中所有句子都是用感嘆號,足以向我們呈現(xiàn)媽媽的不滿和生氣,以及無可奈何。
大衛(wèi)的創(chuàng)意在每一頁都有體現(xiàn),用平底鍋敲起來,這是當鼓手?還是當交響樂團?把土豆、四季豆、雞腿,用叉子扎成個小人,真是神了~?
大衛(wèi)不僅有創(chuàng)意,還很會處理自己的情緒。盡管看電視看得正精彩,就被媽媽吼“回房間去!”大衛(wèi)也沒有哭鬧,他只是鼓著臉,乖乖地回到房間之后,馬上恢復歡樂,利用各種道具扮演超人,在床上蹦起來了,還穿媽媽的鞋。
其實,這也是我們小時候愛干的事,每個孩子都愛干的事。這個時候,如果我們在讀繪本時可以說一句“我小時候也喜歡這樣做”,或許可以讓在聽的小朋友松一口氣。
只是,媽媽似乎沒有看到大衛(wèi)的創(chuàng)意,也沒有看到大衛(wèi)的情緒處理能力,媽媽看到的是大衛(wèi)的搗亂,所以媽媽一直在說“不可以!”
當大衛(wèi)做錯事時,他也知道自己錯了,也害怕了,他躲在角落里,眼淚都要掉下來了。小朋友看到這里,都很擔心啊,怎么辦?媽媽一直這么兇,會不會罵大衛(wèi),打大衛(wèi)呀?
呼~幸好,不管大衛(wèi)多搗亂,媽媽多生氣,媽媽始終是很愛大衛(wèi)的。面對大衛(wèi)打碎花瓶,媽媽看到了大衛(wèi)的緊張害怕,一改往常的“不可以”,而是張開雙手,抱著大衛(wèi):“大衛(wèi)乖……我愛你!”
最后的這一頁,仿佛給讀者吃下一顆定心丸:無論如何,媽媽愛你,即使生氣也愛你!
封底,是滿滿一頁的No,看這字體和字周邊的顏料,仿佛是孩子寫的字。是誰寫的呢?大衛(wèi)嗎?他為什么要寫這么多No?
這本書除了傳達愛,傳達孩子的天性和能力,引起孩子的共鳴,我想,還有一條重要的信息。整本書媽媽出現(xiàn)的頻率很少,話也少,大多是“不可以”,這像不像我們平時跟孩子相處的場景?神龍見聲不見人,不鳴則己,一鳴“不可以”……
或許,我們可以向大衛(wèi)學習解決難題的能力,除了“不可以”,還可以說些啥,做些啥?
我們,都曾經(jīng)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