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提及昆明,“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臻煙o邊?!钡暮狼楸阌腿欢1环Q為高原明珠的滇池孕育了彩云之南的省會城市--昆明。昆明數百年的歷史,猶如時間車輪碾過歲月塵煙。
一方水土一方人,若論及社會風俗,大概衣食住行的風俗比比皆是。我們先以“衣”來說說。
昆明自有“四季同穿戴”的諺語。說的是昆明人一年四季衣服穿著基本不會有極大的變化,也說明了春城氣候宜人,四季如春。云南地處中國西南邊陲,云貴高原賦予了昆明這座城市以高接碧天的挺拔與秀麗。在這里緯度低,但海拔高,故而夏秋時節相比同緯度的地區氣溫要低的多。此外冬春時節由于來自北方與南方的冷暖氣團在貴陽與昆明之間相遇,形成“昆明準靜止鋒”。而昆明恰好處于準靜止鋒的暖氣團控制下,艷陽高照,暖意融融,有如春天般的感覺。所以無論你何時邂逅這座城市,它依舊是“九夏芙蓉,三春楊柳”那樣明媚動人。
再來談談滇之“食”。唐代陸龜蒙曾在《四明山詩·云南》 中寫到“若得山顏住,芝差手自攜。”芝。本義指靈芝,菌類植物的一種。這首唐詩也在側面佐證了云南菌類豐富應該是自古皆有。云南昆明人吃菌類的風俗也應歷史悠久。為何云南多生“山珍”呢?我們從云南地理條件可以窺探一二。云南地處高原,植被茂密。此外緯度低,氣候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沛。氣候條件非常適合野生菌生長,所以每逢雨過天晴,山上樹根附近便會野生菌叢生。登山采菌已成為我們的一項風俗了~
“住”一直是中國人血脈里無法切斷的一種文化脈絡。昆明民居亦不例外,“一顆印、三坊一照壁、四馬推車、四合一天井、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昆明的傳統民居建筑也集中體現了昆明獨特的氣候條件。因地處高原,四季如春,無嚴寒,可是多風多雨。故民居房墻厚重。在潮濕的山區則常建樓房(傣族的竹樓上層住人下層為柵欄養牲畜)。另外為節省用地,改善房間的氣候,促成陰涼,民居多會采用小天井。“一顆印”住宅高墻型小窗是為了擋風沙和防火,住宅地盤方整,外觀方整,故而當地稱之為”一顆印”。廳堂、居室的門一般多涂上油漆,這樣可以保證房屋平整光亮而不滑,涼爽而不潮濕。
最后關于“行”昆明諺語有云“火車沒有騎車快?!闭f的是由于云南多高原山地,地形崎嶇,此外喀斯特地貌較多。修建鐵路因特殊的地理原因和技術難度而較為困難,此外就算修好了鐵路,由于地質災害頻發火車因路況而限速也是意料之內的了。而盤山公路卻猶如系在山間的綢帶小汽車于上疾馳速度反而超過火車,所以才有了火車沒有汽車快的說法了。
賴有滇池在,洗我塵埃。謝有這美麗的南方小城讓我們有了這鮮花涂城的明艷與美麗,而她的風俗則為春城涂上了更艷麗的一抹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