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老一輩閩南人,總是喜歡說一句閩南方言,叫做“一枝草,一點露”。(閩南泉州一帶的方言,枝做量詞,指一棵草的一個分枝或者一棵很小的小草。)年輕時,只是聽聽而已,并不在意它說的是什么意思,也不愿意理解其精辟要意和哲理。有了歲月積淀的人,才會領悟出一些道理來的。
? ? 工廠南大門通往洋行村的連接線,本想修一條水泥路,因為種種原因,尚未修成,至今仍然是土路。土路上覆蓋著一些條石,僅僅半年時間,石頭縫隙里雜草叢生,密密麻麻的,有的已經高過人頭了。平時,大門緊閉,也沒有人走。偶爾路過,甚至有種荒涼之感。
? ? ? 今天,偶然來到此地,發現荒蕪雜草叢中,長著一窩(叢)稆生的紅薯。老家的工人師傅聽說,就拿著一根鋤頭要去挖,因為紅薯是長在石頭旮旯里,用鋤頭則英雄無用武之地,無從下手,就拿了一根鋼釬,兩個人在那里比劃了半晌,終于撬開了條石,取出了紅薯。
? ? ? 紅薯生長在兩面石頭,雙重壓力下,生存空間十分狹小有限,紅薯被擠壓成厚厚扁扁的魚形。紅薯的形狀就是石頭縫隙的形狀,紅薯的形狀、痕跡顯示出它的一部艱辛生存的奮斗史。它的形狀告訴我,什么是負重前行,什么叫自強不息!工人師傅拿去秤一下重,說,足足有四斤重。在那里高興地觀賞著,很有喜出望外的成就感。
? ? ? 我乍一看紅薯,覺得驚訝,仔細深思,對這塊紅薯心生憐惜敬畏之情。“有意栽花花不發,無意插柳柳成蔭”。就在這塊空地里,前幾年,工人師傅也種植了紅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先是培土成畦,種植之后澆水保苗,成活之后幾次施肥,拔除雜草,用盡了人力物力,結果收成的紅薯又小又癟。論收成不足以抵工資。后來,也就放棄了。
? ? ? 而這窩紅薯什么時候長出來的,無人知曉,也無人發現。無人照顧稆生的,在石頭縫隙里求生存,不在編制體制之內,被邊緣化的。水份肥料,陽光雨露,全部得依靠自己的努力而爭取。最近兩個月來,老天又不肯下雨,干旱得葉子都干枯了。處境之艱難,可想而知。生存的地點又偏僻不如意,離得不遠就是民居的三層樓房,每天都生長在居民樓的陰影里,每天吸收太陽光熱的時間很有限,可以說條件極其惡劣。紅薯的藤蔓也沒有好的生存空間,到處是比它長得更高的雜草。如今,石頭縫隙里長出了一大塊紅薯,算是紅薯界的一個奇跡。因此,我被它身處逆境而不驚的堅韌不拔意志所感動。
? ? ? 大凡生物生長,必須吸收天地之精華,轉化土壤水份之營養。生物生存之要義,在于強烈的求生欲望。來自于生命本源的基因,來自于外在環境的要求,迫使生物自然生長。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植物無法選擇腳下的據點,無法選擇春夏秋冬的季節。腳下的土地貧瘠,考驗著立地生根的頑強毅力;周遭雜草叢生,考驗著開疆拓土的內在潛能;夾縫里求生存,考驗生存能力是否夠強大。沒有理由退縮,沒有理由放棄,沒有理由錯過季節,沒有理由裹足不前。應運于春天,就要蓬勃生長;應運于夏天,就要積蓄火熱能量;應運于秋天,就要有豐碩的成熟!
? ? ? 植物的生長,能否成功,能否有收獲,最后一道關卡,就是運氣。而運氣的好歹,在于天命,并不在于植物本身。
? ? 天地之間,只要能長出一枝小草,夜晚,上天都會恩賜給它一滴露珠,都會得到上天無私的垂愛。這就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自然法則。萬物生長發展的競爭,無時不有,無所不在,狹路相逢勇者勝,只有勇往直前,義無反顧,才不至于馬上被自然淘汰。
? ? ? “一枝草,一點露”,是勤勞智慧的閩南人對大自然的觀察而領悟到的哲理。它是在鼓勵和鞭策社會上的弱勢群體和后進之人,而我更多時候把這句話當作力量源泉,經常飲用這份免費的心靈雞湯。
? ? ? ( 黃源水,于2017年11月4日晚寫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