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熱播劇《思美人》,在歷史的鴻篇巨卷里,鋪設了幾位美人的感情線。最令我嘆惋的是昭碧霞,她為愛據理力爭,只可惜她愛上的是沒骨氣的男人,是已有家室的已婚男倉云。
倉云與昭碧霞的感情發展,頗像現代的鳳凰男緊追富家女。
倉云可以說是個有段位的撩妹高手。作為門客,他住在昭家,借機與昭家大小姐攀談,談文學,談詩作,談音律,力求兩人氣韻相合。在心靈層面求愛,最容易令女人深陷。
他亦懂得投其所好,討女人歡心。昭碧霞善于彈奏古琴和箜篌,被譽為楚國第一琴師,精通音律。于是,倉云不遠萬里去往越國,尋得曠世名曲《憑天吟》送給碧霞。
其間倉云說上無數綿綿情話,以力求仕途的志向打動碧霞。
求愛階段,對女人許下夢想立下誓言是男人做得最多的事情。因為這些都不需要花錢,他只需要花費一點點心思,立下高遠的志向,編織美好的未來,用夢吸引女人。
倉云的家境貧寒,地位卑微。作為一名普通門客,他夢想有一天飛黃騰達,無可厚非。可怕的是他的成功之路,是以愛情為名,摻夾私心和功利,甚至是欺騙。因此,當看到碧霞對自己死心塌地,并向父親表明兩人情意,氣得昭和怒目圓睜時,倉云的臉上露出一種不可察覺的詭秘微笑。
倉云曾帶碧霞坐在江邊的礁石上,指向江的對岸說,那里是他貧困的家鄉,并苦悶地訴說著他從前艱難的生活和未來渺茫前途無望。此時,家境優渥知書達理的碧霞自然表現出圣母心,她心情難過,心疼他,同情他。
這種現象在初戀女子中也是時常可見。初涉愛情的女子,即使深知對方品行不正,也常常因為圣母心泛濫,而遲遲不愿意離開一個虛情假意的男人。她們內心的自白是這樣的:這個男人,他很苦,很需要我的幫助,我不能離開他。
以拯救者的身份進入一段感情的女孩,即使在后來遭遇冷落、家暴和出軌等,也不愿意放手。她們溫柔多情如昭碧霞,總是一次次體諒對方的所謂苦衷。
這般心態,若是遇上良人,能成就一段相敬如賓的好姻緣,若是遇上渣男,則只有昭碧霞的眼淚和心痛了。
劇中昭碧霞的痛苦是逐步加深的。最先的痛苦是昭公想讓女兒嫁給門當戶對的大詩人屈原,昭碧霞堅決反對,在府上大鬧,公然抗拒父親的安排。
為了愛,她拿出最大的勇氣,愿意舍棄一切,與倉云遠走高飛。然而,她一個人背著包袱在江邊等到半夜,倉云卻沒有出現。
她黯然神傷,但并沒有因此而放棄倉云。后來她跪求父母,甚至拔下發簪意圖自盡,以此脅迫父母說出倉云的下落。
這個為愛赴湯蹈火的女人,看著讓人心疼。
如果她愛的是一個跟她一樣有決心和敢追求的人,我想為她點贊。可惜的是,整段愛情路上,始終只有她孤身奮戰,她遇見的只是“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的負心人。
為何說倉云是一個不值得托付終身的負心人呢?
一是他膽小怕事,毫無擔當。當昭公得知兩人的愛慕之情,威脅倉云與自己的女兒昭碧霞拉遠距離時,倉云立刻唯唯諾諾地屈服了。再次見到昭碧霞,他匆匆趨庭而過,冷漠如冰。至于私奔,也是由昭碧霞提出并說服倉云,她始終更愛他一點,為了與他在一起,事事謀劃。
出乎意料的是,昭公得知私奔計劃,帶人把倉云拖出去暴打。缺少骨氣的倉云苦苦哀求,隨即他撿起昭和扔在地上的幾金,倉皇逃出了昭府,開始整日混跡于酒肆賭坊,毫無文人氣節和操守,也未曾為愛情努力和堅持。
二是他性情浮躁,心高氣傲。文人有點傲氣本是自然,但倉云是獨愛面子,逞能好強。對于文學侍從的擢選,昭碧霞是一心期待倉云考取功名,不惜低聲請求主考屈原稍稍偏向倉云,令他有機會當選。而倉云得知此事,不但不領情,還惱怒地大罵碧霞自作主張。
結果文試上,屈原站在公正的立場,評價倉云的《蘭頌》這首詩是工整有余,飄逸不足,雖有詩才,卻詩心不正。倉云對此懷恨在心,怒斥“此生毀于屈原”。從不反思自己,卻一心將過錯推給他人,推給時代與環境。如此個性,怎看都少了一份男人的忍耐和氣度。
三是他急功近利,一心求勝。他不想為愛打拼,也不展現誠意。在沒有功名利祿的情況下,他想出的唯一計策就是逼她就范,意欲搶占碧霞的身子,打著生米煮成熟飯的如意算盤。
看到這里,我已經斷定倉云是個渣男角色。女子的名節有多重要?沒有媒妁之言,沒有禮聘之約,他就妄圖以這種下作的手段來達成自己當乘龍快婿的目的。他根本沒有為碧霞考慮過,更不愛她,頂多是為了功名利祿而喜歡她。
然而情愛蒙蔽了雙眼,昭碧霞根本看不出他的本質和意圖,仍然對他朝思暮想,一邊想方設法頑固抗婚,一邊力求在他的仕途上相助,以便為他謀得一官半職。
像每一個錯愛的女子一樣,情路坎坷,她一次次淚流心痛。她回到他曾經居住的竹林,尋找他往日的蹤跡,一次次回憶他曾經說過的甜言蜜語。而此時,文試失敗的倉云早已意志消磨,不告而別,玩起了失蹤。
故事到此,本該戛然而止。
只是碧霞并未愿意放棄心中所愛,她幾次偷偷出府,用盡辦法找他。即使被莫愁告知倉云已變成混跡于酒肆賭坊的浪子,已然失去詩才和心性,她仍不相信,如何也要去看個明白。
我當然喜歡她這種打破沙鍋問到底的勇氣,無奈的是,她在江對岸的賭坊找到了倉云時,看到的是最殘酷的真相:倉云嗜賭,并且早已有了妻兒。被原配妻子狠狠地羞辱,她又氣又惱,立即揮袖離開。
倉云緊追到江邊,解釋著各種理由以及真心愛她袒護她的決心。碧霞只是大聲道:我什么都不想聽!
這是她僅存的理智。面對欺騙,她有自己的驕傲和自尊,縱然眼前的真相刺眼,她也堅決認清事實,不去逃避和心存期待,不去聽男人的托詞和無用的解釋。繼續愛,只會毒害自己。
而現實中,很多墮入情網中迷惘無助的女子做不到這般理智和決絕。
記得閨蜜曾經跟我講過相似的事情,她的一個同學小D初中后輟學,在制衣廠打工,生活單調無趣,很快她開始跟一個大她五歲的男同事戀愛。后來她發現男同事在老家已經有了妻兒,心里糾結苦悶。
男同事多次解釋他與妻子是奉父母之命結婚,根本沒有感情,希望小D原諒他當時年少無知,他現在才懂得了愛情,而且小D就是他最愛的人,他一定爭取盡快離婚。
小D是個耳根子軟的女孩,哭鬧幾次,很快就原諒了他的欺騙,繼續跟他癡纏。
直到兩年后小D意外懷孕,她才驚慌了。此時男同事并未離婚,更沒有娶她的打算。她不敢把事情告訴父母,只是惶恐地問我們應該怎么辦。
閨蜜嘆息道:有些女人總是要等到傷害已經造成,才會醒悟,才會開始思考應該怎么辦。在一開始的時候,理智都去哪了?
這種輕信男人的女孩并不少見,她們天真單純,缺乏主見,對事情沒有分析和判斷能力。已婚男編造的那些謊言,局外人都聽得出漏洞:如果不曾有感情,又怎會有了孩子?如果他承諾離婚,這幾年他做出了什么實際行動?他難道不是兩邊推諉兩邊欺騙嗎?
陷入迷情的女孩卻常常忽視這些問題,從不質問和思考,以至于在錯誤的感情里虛度幾年青春,甚至糟蹋身體,形成長期的心理創傷。想要從這樣的錯愛中逃出生天,必須具備金睛火眼和通透內心:
第一,先認清對方人品,再決定去愛一個人。不管是《思美人》的倉云還是小D的男朋友,事先隱瞞婚情,這就是故意欺騙,也是品行缺陷,即使后來他們的解釋多么好聽,認錯態度多么誠懇,也不足以原諒這種謊言。
有一句電影臺詞是這么說的:他寧可死,也不會對你出爾反爾。真愛你的人,不會以愛的名義來欺騙你。所以,我寧愿你的雙耳聽歌聽風聽浪,也不要去聽一個已婚男“此生定不相負”的虛假誓言。
第二,不要忽視外力的幫助。劇中昭碧霞看清倉云真面目之后,憶起美好往事,原來是自己一片清心相對,卻被辜負。她痛不欲生,走進水里意圖自殺,幸好屈原及時阻止,把她罵醒。當她回到家里,侍女采薇說出其中遭遇,言明“少主心里已經很苦了”。父母對此深嘆理解,不再苛責。
很多女孩一旦戀愛,也像劇中的昭碧霞那般傾心相付,忘我地投入感情,不計代價,不問結果。等發現愛錯了人,內心是無比苦痛和煎熬,一方面要承受道德的拷問,另一方面又無法舍棄前期投入的感情。倉皇無助的時候,如果是孤獨一人,缺乏支持,有可能越陷越深。如果有旁人的理解和指點,則容易做出正確的選擇。所以即使不想向朋友公開內心的秘密,也應該跟親密的父母或兄妹傾訴這份心結。
第三,要當機立斷,揮劍斬情絲。這份感情里,昭碧霞傷過痛過,但絕不在原地停留。她燒毀倉云送的全部詩作和樂譜,既然癡心錯付,她就當從前的自己已經死了,從此脫胎換骨成新人,嫁與屈原過琴瑟和鳴的日子。
若是有“置之死地而后生”這般勇氣的女孩,她們絕對不會害怕離開愛錯的人。即使離開時痛徹心扉,她們也要絕處逢生,及時抽身,不再以他為自己的天地,關注自我的成長,學會獨立,堅強,自愛。只要足夠愛自己,就不會再依戀那些無比委屈和暗無天日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