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工作占據了你生活的三分之二,甚至五分之四,總之是大部分的時候,那其他時間你用來做什么?對于這句話的認識,有各種回答。其中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當然,各有各的道理,比如,剩下的時間,我要用心計劃,統籌安排,學習、總結等等,總之是讓其過的更有意義;還有的人覺得,工作都已經占據了生活的大部門時間,那剩下的時間索性用來休息吧,休整我那疲憊的身心。
當然,因本人的工作經歷有限,無法更多地感知其他工作的狀態,所以,暫且用個人的經歷的感想來講述。本人深知自己的經歷不能代表全部,但卻明白足可以代表大多數。
當你的工作占據了你生活的大部分的時候,并不是簡簡單單解決如何安排自己整個時間的問題,更深層次來講是如何解決心理情緒的問題。當一個人持續維持在緊張狀態的時候,對個人的專注力來說是一種嚴苛的限制,你無法感知你周圍其他事務,或者說是無法敏銳地感知周圍其他事務所(當然,也許會有超人的存在),從心理及生理學的角度來講是不健康的。就像我們平時說的,真閑下來的時候都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了,這就是持續的狀態帶給人的慣性定律,就像一臺機器一樣,持續大功率地輸出,對機器本身來說是一種過度,對人來說是嚴重的透支。對于人生來說,導致生活變的更加單一。
我的身邊不凡有這樣的例子,一個人整天忙于工作,真停下來的時候,受慣性定律的影響,身心很不適應,停下來后進行反思,會感悟到很多的遺憾,總是會想,如果------會更好;如果------就不一樣了,種種如果。
最后的這種狀態對于我來說,是極不想聽到的。當然,你不可能把凡事都處理的到位、完美。也許這就是成長。所以,我想說明的并不是不把心思放在工作上,只是不能把全部的心思放在工作上。有時候對待工作并不是態度問題,更重要的是一種能力。不是說想做好就能做好的,首先,盡力提高處理工作的能力,提高效率;其次,應該更好地平衡工作與生活。本人的理念是,工作固然重要,但如果讓我為了工作不顧家庭、生活,那是萬萬做不到的。
從現在開始,想辦法充實生活。好的生活狀態,是做好工作的堅實基礎。所以,當工作占據了生活的大部分的時候,我們絕不頹廢、絕不妥協。相反,我們把生活過的精彩,過的更有意義,以此來回擊繁雜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