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育就是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好習慣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可以推動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奮勇向前,只有從小培養好習慣,才能使孩子終身受益
1
我朋友小吳的女兒麗麗今年三歲,長得人見人愛,小麥色的皮膚給人一種健康活力的感覺,穿著耐克的一整套的純白帶粉色邊運動服,微卷的褐色頭發扎成一個輕松活潑的辮子,總是帶著可愛的表情。
麗麗進幼兒園之前一直是乖孩子,很少用哭鬧作為手段來達到目的,因為小吳對她的教育很得體,從沒一次讓麗麗成功過。
麗麗上了小小班后,有一天看到她的小朋友龍龍因為要買個機器人跟他媽媽哭鬧,甚至賴在地上不走,最后他媽媽不得已給他買了那個機器人,龍龍才收起眼淚手舞足蹈,麗麗的小心思就動了。
當天晚上,小吳煮好稀飯,炒了三盤熱菜,招呼全家人來吃飯。麗麗走到餐桌前,撅起小嘴,說:“晚上我想吃雞蛋面條,不想吃稀飯。”
小吳笑著看著麗麗,說:
“你看你,撅起的小嘴都能掛住一把小油壺啦!要和我們一起吃稀飯你就去洗手,然后坐下吃;要不吃,也不勉強你。”
說完,跟麗麗奶奶、爸爸使了個顏色,全家人就坐下吃飯了。
麗麗看大家吃得有說有笑,想起白天的龍龍,她索性一屁股坐到了地板上,哭了起來,見大家還是不理她,她又躺到了地板上,哭得更兇了。
全家人吃得更歡了,吃完飯,麗麗爸爸和奶奶看新聞,小吳收拾碗筷后,拿起掃把開始掃地。
掃到麗麗躺的地方,小吳說:“來來來,躺過去一點,這兒我要掃地,別擋著,我掃完了你再躺回來。”于是麗麗挪了一下身體,又繼續躺著哭。
過一會兒,小吳又說;“好了,我把這兒掃干凈了,你可以躺回來了。”麗麗居然真的又躺回來原來的地方,只不過剛才的嚎啕大哭已剩下哼哼唧唧。
小吳掃完地,看著雖然還躺在地板上但已沒什么動靜的麗麗,忍不住和麗麗爸爸、奶奶相視一笑。
當了半小時空氣的麗麗,看到大家都沒有注意到她,終于停止了哼哼唧唧,爬了起來,走向小吳身邊,討好地說:“媽媽,其實稀飯也是挺好吃的!”
說完,自己飛快地跑去洗手,然后坐到餐桌前把稀飯吃了個干凈。
小吳跟我說,自從那次哭鬧后,再也沒有看到麗麗躺在地上哭鬧著要達到她的目的了。
父母愛孩子是無條件的,但是要有原則。其實小孩子很多行為只不過是試探,有智慧的父母應該懂得第一次就阻止,這樣基本不會有第二次同樣行為發生。
2
我的小侄兒皮皮今年四歲,嘴巴伶俐、活潑可愛像個小小精靈,因為三代單傳的緣故,他爺爺奶奶把他寵愛的不得了。
只要是皮皮開口要的東西,就一定可以獲得;只要他不想做的事情,他就可以不做。爺爺奶奶都把他捧在手心里,生怕傷害他。
萬幸的是,皮皮父母是個很有智慧的父母,他們總是在關鍵時刻給孩子“上”一堂教育課。
有一次,皮皮奶奶買了一大袋的小蝦,去掉蝦頭、蝦尾和蝦殼,剝殼后剩下一只只純蝦肉,準備炒給皮皮吃。
當色白如玉的炒蝦仁端上桌后,皮皮奶奶叫開了:“皮皮,快來吃飯,今天有你最愛吃的的炒蝦仁。”皮皮一聽是炒蝦仁,扔下正玩得起興的玩具,也不洗手就坐到了飯桌前。
皮皮媽媽一看皮皮嘴饞的樣子,就拿起筷子夾了幾個蝦仁嘗嘗,皮皮一看不高興了,說:“媽媽,你怎么吃我的蝦仁?”
皮皮媽媽說:“誰說是你的蝦仁,這是奶奶給大家做的晚餐!”說完,拿起勺子狠狠地吃了一大口,皮皮反映過來了,手忙腳亂地也跟著他媽媽搶蝦仁。可是,皮皮怎么搶得過媽媽呀!
一眨眼,剛還是滿滿的蝦仁碗空掉了,皮皮的眼淚像泉水一樣一下子直往外涌,皮皮媽這才放下了手中的勺子,轉身彎下腰給皮皮擦了擦眼淚。
擦完眼淚,皮皮媽說:“孩子,東西誰都可以吃,沒有什么東西是你一個人的,大家想怎么吃就怎么吃,懂嗎?”
皮皮耷下了腦袋,不好意思地點了點頭。
從那天開始,凡是皮皮喜歡吃的他媽媽都一定分走一半,小孩子就是好教,皮皮很快習慣了與人分享。
有時候看到皮皮特別喜歡吃的東西,皮皮媽就會故意說:“皮皮,今天媽媽牙痛吃不了這東西,你幫媽媽的忙,多吃一點吧!”這時的皮皮就會吃得歡天喜地,因為他已經習慣了分享。
把東西與人分享,別人才會與你分享他的東西。懂得分享,容易得到快樂的心態會讓孩子終身受益。
3
我鄰居家有個小朋友亮亮,他媽媽一逢熟人就嘮叨:“我家亮亮,無論做什么事情,都不緊不慢的,無論做什么事都要磨蹭,煩死人呢。”
每天早晨,他家都會上演這樣一幕:
“亮亮,快起床了,都七點半了,再不起來就該遲到了。”媽媽一邊急急忙忙地幫亮亮收拾書包,準備早餐,一邊喊亮亮起床。
“媽媽,讓我再睡一會兒吧,我好困啊!”
“不行,快點吧,馬上就要遲到了!”
五分鐘過去了,亮亮還沒有起床,媽媽就開始催。
過了十分鐘,亮亮才穿好一件上衣,卻躺在床上看起了幼兒繪本。
“亮亮,都八點了,馬上就要遲到了,快點吧。”媽媽有點無奈了,可是亮亮仍然無動于衷。
于是,媽媽氣得親自上陣,幫亮亮把褲子、鞋子穿上。可是,由于太著急,弄疼了亮亮,亮亮就哇哇大哭。
等折騰完了,都快八點半了,為了不遲到,早餐只好在路上吃了。
可是亮亮最后還是遲到了十幾分鐘。媽媽不由得發出這樣的慨嘆:“起個床就像打仗似的,這孩子怎么這么磨蹭呢?”
孩子做事磨蹭,相信不光是亮亮的媽媽有這樣的煩惱,很多父母都有。盡管你軟硬兼施,可是孩子依然慢吞吞地跟不上大人的節奏。
孩子做事慢吞吞的習慣說到底是從小沒有養成好習慣的結果。若幼兒時期的遲鈍沒有及時糾正,一直到長大后就會既遲鈍又緩慢。所以,爸爸媽媽在孩子小的時候,應該做好積極地幫助和引導,讓孩子逐漸改掉慢吞吞的壞習慣。
4
教育孩子,先從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開始。
好習慣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可以推動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奮勇向前,只有從小培養好習慣,才能使孩子終身受益。
而讀懂孩子的“心”,對孩子的行為有一個正確的反應,并且相信孩子的自身力量,將有助于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呢?有智慧的父母應該這樣做:
多向孩子傳達積極的信息。
將壞習慣與興趣、愛好相結合,去尋找突破口。
家庭和幼兒園要在同一個方向用力,避免“5+2=0” 負效應。
讓孩子親身體驗自然懲罰,也就是自然后果法。
總之,處處做個有智慧的父母,從小培養孩子的好習慣,你的孩子就會有陽光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