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次去西安的計劃都因為各種原因未能成行,這一次與西安的約定倒是在瞬間確定并完成了,看來一切行動力需要動力。
提起西安,便聯想起古都。但西安到底有多古老呢?
如果從西周建城開始算起,西安已經有5600年的歷史。而后經歷自周、西漢、隋、唐…多個朝代,長達1077年建都的歷史,沉淀、孕育了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宏大的氣場。
于是,西安便有了我眼前的印象,端莊、大氣!
城隍廟
金碧輝煌的鼓樓
夜色中的大雁塔。
它是公園652年,由玄奘為了保存從印度帶回來的上百部梵文佛經在慈恩寺里修建的西域風格的藏經塔。
慈恩寺公園里望向大雁塔,想起夜晚的南普陀。
繼續向南走便來到大唐不夜城,這是一條從大雁塔北廣場到南廣場南北向,長約1.5公里的步行街。
步行街兩側有Hotel、有商場、陜西美術館、陜西音樂廳…步道中間擺放很多花車一樣的雕塑,以及音樂噴泉、各種表演stage……
走在步行街上完全感覺不到疫情對這里有什么影響,人聲鼎沸,摩肩接踵,像地方廟會、像年度Carnival… 四周五彩繽紛的燈飾、絢麗的燈光,讓人眼花繚亂,的確是一座Slepplness City…
選擇住在大雁塔附近,不但方便體會不夜城的熱鬧,也能感受清晨慈恩寺公園的寧靜。
清晨掃一輛共享單車繞大雁塔周圍的街區騎了一大圈,感覺在一個陌生的城市里能夠騎行是一種幸福的體驗,特別有親切感、歸屬感。
清晨的慈恩寺遺址公園
公園里的雕塑
早起跳舞的大媽、大爺…
清晨安靜的南廣場,與昨晚的喧囂形成鮮明的對比。
慈恩寺入口
來西安,兵馬俑是一定要去的。但需要網上預約,很幸運約到當天下午的入場名額,門票的價格¥120。
按照當年開放的順序分別參觀了1號坑、3號坑和2號坑。
每個兵馬俑表情、形態各異,看上去沒有時空產生的距離感,相反似乎可以在身邊形形色色的人中找到他們各自的原型。
陳列室里歷經八年復原的銅車、銅馬
從兵馬俑出來,來到華清池,門口的貴妃雕像怎么看都有幾分別扭哈。
自由行的好處是總會有一些意想不到。比如在上南門城墻之前發現書院門內一條文化步行街。走進去,沿著街道兩側是林林總總的文房四寶,非常有文化氣息。轉到城墻腳下,竟然有一條酒吧街,坐下來點一瓶清涼的啤酒,傍晚的一席涼風吹過,很是愜意。
從南門上到古城墻,眼前的古城墻是明朝初年基于唐長安城墻上重新修建的,面積只有原來的七分之一。周長13.74KM,騎自行車大概需要一個半小時,足以想象唐長安城當時的恢宏浩大。
這張是在參觀陜西省博物館是拍的一張照片,便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古城今昔規模的比照。
雖然經過了自然風化、年久失修、人為破壞、但修補后的城墻依然堅固。而且比我之前去過的遼寧興城古城以及山西平魯古城的規模大很多。
從古城墻下來,夜色已完,趕到大雁塔北廣場,欣賞亞洲最大的噴泉。音樂、燈光、水影、人潮…夜晚的大雁塔如圖這般。
陜西省博物館是離開西安之前想去的最后一個的地方。因為需要提前預約,而且周末已經全部約滿,差點與之失之交臂。經過各種爭取之后,最終如愿以償走進了這座國家級博物館。
館內設一共七個展廳,可惜六、七展廳沒有對公眾開放,沒有看到唐代壁畫珍品。
一進大門正對面是一號展廳,主要是展覽遠古至秦朝的文物。
樓上是二、三展廳。二號展廳主要是隋唐代文物,三號展廳主要是漢代文物。
左側方向是四、五展廳。第四展廳是珍寶館(大唐遺寶),第五展廳是中華彩陶。右側是是六、七展廳。
小吃是西安旅游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耳熟能詳的回民一條街基本沒人推薦的。那如何能找到地道的小吃呢?答案就是不放過每一個詢問出租車司機的機會,就一定能嘗到最正宗、最本土的味道。
羊肉泡饃一定要用手撕,而且越碎越好…
biangbiang面寬窄適宜,勁道的很,比在北京吃的好吃得多。
肉夾饃的餅和肉也是有講究的哦,不能寫下去了,留著以后帶著味蕾再去體會吧…
就此結束了西安之旅。時間雖然不長,但也并不覺得匆忙。不刻意貪多,一切都是隨緣…只要用心去體驗,即使短暫的旅行也是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