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拾夢南郭寺

? ? ? ?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 秋雨菲菲,冷風瑟瑟。落葉飄零,滿目凄涼。

? ? ? ? 踏著積滿雨水的石階,冒著隨風飄飛的細雨,我帶著全家人重登南郭寺。如來拜訪一位多年未見的故人,我既興奮又沉重。南郭寺,留下了我太多的歡聲笑語,承載著我太多蓬勃青澀的成長記憶。如今我不再年輕,我怕觸景生情,心生感傷。

? ? ? ? 沿石階直上,兩側綠樹成蔭,郁郁蔥蔥。白楊和洋槐夾雜在蒼杉翠松之間,黃葉簌簌,給人蕭索悲涼之感。?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 到了南郭寺門前,透過漫山朦朦朧朧的煙雨,秦州全貌盡收眼底。寺前臨石階矗立一塊巨大青石,上書“隴上古剎”四字,這是近幾年新增的吧,以前沒有。那兩棵千年古槐還在,依舊高大挺拔,枝繁葉茂,托云蔽日,蒼翠欲滴。如兩位將軍,分列寺門兩側兢兢業業,恪盡職守,日夜護佑古剎安寧。任風吹雨打,肅穆莊嚴,巋然不動,安如泰山!

? ? ? ? 寺門洞開,抬眼便看到摹北宋米芾的“第一山”三個大字,氣勢磅礴,高掛于天王殿門口。門內一大肚彌勒,袒胸露乳,開懷暢笑,喜迎八方來客。每次一看此佛,心中縱有萬千煩惱,頓時煙消云散。兩側還是那副對聯:“大肚能容,容天容地,與人無所不容;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諸一笑”。記得十七年前,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虔誠地在大肚彌勒前磕過頭后,曾在此聯前品析良久,但只是豬八戒吃人生果,不解個中滋味。十七年后,重讀此聯,但覺字字珠璣,句句醒目,耐人尋味!彌勒兩側各塑兩天王像,手持法器,面目猙獰。后塑一護法韋駝,神態莊嚴。門內兩角兩簇綿竹,青枝翠葉,隨風拂動。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 從右側繞過天王殿,進入西院。院內便長著南郭寺的鎮寺之寶一一“南郭三絕”。

? ? ? ? 院中間一棵側柏,經風瀝雨,裂為三半,如一朵幽蘭,四散開來。向南一枝黛色霜皮,干枯如紫,樹干無皮,溝壑縱橫,上面滿布青苔,水珠翻滾,毛絨絨,綠幽幽。呈45度向南伸展,如一柄利劍,斜刺半空。樹梢青春煥發,枝繁葉茂,蒼郁蔥濃。我們常說“人活臉,樹活皮”,這柏無皮而活,神奇!向西一枝己干枯,只剩樹干,如金箍棒靜立半空,鐵骨錚錚。上面攀滿爬山虎,葉子有的翠綠,有的緋紅,有的金黃,斑斕多姿。北向一枝裂為兩半,東面一枝巧架于一棵槐樹樹杈上,這槐樹昂首挺胸,頂天立地,委身樹下,保護欹斜古柏 ,被人稱為“雷鋒樹”。西面一枝已經斷裂,只剩半截干杈,世事滄桑,隱約記得當年這枝還未斷開。這枝相傳是唐朝裂為兩半的,李世民西征,看此地山青水秀,人杰地靈,便馬放南山,駐軍三日。秦瓊敬德二將趁著閑暇,躍馬上南山游玩,將馬拴于此古柏上,便去游逛。兩馬久經沙場,性情剛烈,見主人如此冷落自己,一時性起,各向兩邊,長嘶一聲,前蹄奮起,天崩地裂,這枝古柏裂為兩半,二馬也掙斷韁繩,揚長而去。尉遲敬德的踏雪烏騅馬一路向東狂奔,一口氣跑了四十華里,口渴難耐,在地上用踢奮力亂刨,泥土四濺,黃土之中涌出清流,形成一泉,便是今日馬跑泉公園。更為神奇的是,在這棵古柏裂開的根部,中間自然生長著一棵小葉樸,粗壯繁茂,根部緊緊包裹著古柏根部,與老樹相依相伴。這棵古柏,樹齡二千五百年,又稱“春秋古柏”,與天水市建城時間相當,飽經風霜,默默見證著萬物的消長榮枯,小城的繁榮昌盛。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 院子西北角長著一棵李氏衛矛,這樹屬于灌木,在南方最長不過三尺。它當年隨云游僧人來到南郭寺,看這里天河注水,山川靈秀,便扎根安家。斗轉星移,竟變灌為喬,長成了參天大樹。

? ? ? ? 北面長著一棵龍爪槐,據導游介紹,此樹樹冠之大,樹型之奇特,全國僅此一株。站樹下抬頭仰望,西面一枝如蒼龍出海,騰云駕霧,身姿驕健,面向東方,扶搖直上。南面一枝如一迷途靈鹿,頭東尾西,低頭吃草,忽聽梵音裊裊,忙抬頭南顧。抬起的鹿頭,正對著南面大雄寶殿,似乎在銜草朝佛,靜聽佛音。東面高處一枝如一條健壯巨蟒,虬枝崢嶸,蜿蜒盤旋,沒入云中。各種動物因勢象形,各具情態,栩栩如生。這三株古樹,在全國非常罕見,如三位老人,向世人訴說著這方水土的神奇靈秀。有這“南郭三絕”,這里被稱為“古樹博物館”,當之無愧。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 站院內,四周翠柏修竹,蔚然神秀。今日下雨,游人稀少,幾位遠方來客,正圍聽年輕女導游講解。女導游雖普通話標準,講解卻粗枝大葉,走馬觀花,聽來索然寡味。寥寥數語,便將游客帶往別處。

? ? ? ? 秋雨滴答,清幽寂靜。遙想十多年前,寺內有一年過花甲的老人,清瘦硬朗,精神矍鑠。講解時手托茶杯,神采飛揚,言語舉止之間迸發著蓬勃活力。常常如數家珍,從古樹的姿態,講到歷史,講到文化,講到傳說,再講到精神。聲音抑揚頓挫,一唱三嘆,如藝人說書,聽得人酣暢淋漓,如癡如醉,游人往往不由自主向前駐足聆聽,久久不忍離去。

? ? ? ? 時隔多年,古柏依舊笑秋風,不知老人是否還健在。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 西院東西兩面各有一門,分別為東西禪林院,西禪林院現為景區管理處,東禪林院為杜甫祠堂。

? ? ? ? 東面中間有一門,門上立一豎匾,上書“杜少陵祠”四字,蒼勁有力,給人慷慨悲涼之感,為清代秦州知州張題所寫。跨進門,院內青磚漫地,秋水橫流,冷清寂寥。南面屋內堆滿雜物,一片狼藉。北面一屋為杜詩研究所,里面擺著幾本書,坐著兩個人,神情木然。西面一殿門上掛有霍松林書寫“詩史堂”三字。內塑三人,中間略大者為“詩圣”杜甫,面部豐腴,安逸寧靜,這與我心中沉郁頓挫,憂國憂民的詩人形象大相徑庭,相去甚遠。兩邊兩人略小,相對而立,為杜甫兩兒子宗文宗武。詩人一生奔波,為大唐江山捶胸頓足,鞠躬盡瘁。如今盛世太平,四海寒士都住進了廣廈之中,父子三人能永聚一室,也圓了詩人生前宏愿。門柱上刻有清代詩人謝威風所撰一聯:“隴頭圓月吟懷朗,蜀道秋風老洞多”,倒很能概括詩人在秦州的坎坷生活。公元759年7月,詩人辭官遠行,攜妻帶子,風塵仆仆遠赴秦州,投奔侄兒。誰想世事滄桑,由于戰亂,侄兒不知所蹤。詩人站在秦州街頭,舉目無親,只好寄居在南郭寺。詩人在秦州的生活是清苦的,雖得友人接濟,可常常挨餓受凍,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無奈之下,詩人只得靠挖草藥,拾橡栗艱難度日。多少個晨霜暮雪的日子,秦州山間留下了詩人消瘦的身影,猶如繁華中瞥見的盛世大唐蒼涼沒落的背影。詩人只在南郭寺寄居了八十多天,卻為秦州留下了一百多首雜詩,為南郭寺的神奇秀麗加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為南郭寺留下了沉甸甸的精神財富,為南郭寺的文化增加了厚重與神韻。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 穿過杜甫祠堂東南角的小門,有一條寬約兩米,長約十米的小巷。巷子南邊長著一片斑竹林,一根根竹子修長挺拔,有的翠綠清亮,有的金黃光滑,有的干枯發黑,有的灰點斑斑……頭頂卻碧海浩蕩,綠影婆娑。竹叢中春梅吐翠,幽蘭青蔥,各種奇花異草,點綴其間。走在這里,使人想起常建的名句一一“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 ? ? ? 穿過這條小巷,便至中院,這里綠樹參天,竹海浩蕩,深幽絕塵,清爽秀逸。登上南面幾級石階,便至關圣殿,殿內佛音繚繞,香火彌漫。

? ? ? ? 下了石階,向東穿過中院東南角的長廊,便到東院。院內南邊有一八角亭,亭上書有“北流泉”三字,亭中間一六角石井,井上一鐵皮井蓋,被一大黑鐵鎖牢牢鎖住,這便是聞名遐邇的北流泉。此泉又名湫池,泉水甘甜,“旱盈潦縮,四時不竭”。傳說祈雨極為靈驗,有“南山靈湫”之譽,堪稱隴右名泉。并且歷史悠久,已過千年,杜甫詩中“山頭南郭寺,水號北流泉”寫的就是此泉。十幾年前,這井還未加蓋,爬井上一望,井水黑幽幽的,涼氣浸人。井旁一桶,游人可自行汲水。井水甘洌清純,甜美涼爽,小酌一口,如飲甘醇,神清氣爽,倦意全無。今日雖井前有爐,游人可自行煨熬“罐罐茶”,可秋風冷雨,煤煙裊裊,毫無興致。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穿過八角亭,豁然開朗。南面橫列一詩碑廊,長三十多米,高四米有余,青石鐫刻,上面斗拱飛檐,大氣磅礴,便是著名的“二妙軒碑”。何為二妙?用二王字體集出杜甫的秦州雜詩,詩妙,字妙。此碑廊如一幅波瀾壯闊的宏偉畫卷,展現了詩人在秦州的生活畫面,氣勢恢宏。前面一長溜花壇,種著一種不知名的植物,一簇簇扇子形的樹枝上長著指甲狀的小葉子,整整齊齊,油亮翠綠。葉子根部墜著一顆顆小紅果,珍珠似的,圓潤晶瑩。碑前東面一白石杜甫雕象,與身后竹林綠白相映。西面矗立一石碑,周圍玻璃圍著,字跡隱約可見。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 小兒頑劣,不知何時,竟躥到二妙軒碑后面,攀著坡上樹根往上爬。這小子,有我當年風范!十幾年前,我們幾人為了逃五元門票,繞到寺后,從這兒荊棘叢中扒了個小口,偷偷鉆入,興奮刺激,到現在還記憶猶新!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 我在寺內各個院子之間徘徊流連,不舍離開。如對故人,縱有千言萬語,卻又無從談起。

? ? ? ? 出了寺門,從西面繞到后山上。腳下南郭寺,蒼松翠柏蔥蘢成蔭,殿宇禪院錯落有致,山門女墻逶迤起伏。寺前山莊,參差不齊,掩映于綠樹翠柏之間。目光所及之處,無不浮現出一幅幅美好的畫面……

? ? ? ? 寺右后側的這片樹林,中間曾有一塊空地,那天我發現了一只被人寄養的老鷹,高大消瘦,長羽拖地,有的地方羽毛脫落,露出紅色的肉皮。這鷹病懨懨的,無精打采,笨拙疏懶,長時間站著發呆,偶爾小走幾步,撲騰一下翅膀。這使我想起虎落平陽,英雄折戟。那天,我興奮異常,在這片林中呆了半日。

? ? ? ? 寺右邊的這個山頭上,我和舍友曾遇見一個長發女子,清新脫俗,坐在樹下看書。我們羞羞澀澀,欲言又止,猶豫躊躇,不好意思上前搭訕,又不舍離開,便裝作吟詩賞景,故弄風雅,消磨了半天。

? ? ? ? 寺前那兩棵千年唐槐下,我們圍著年輕的語文老師,對著天上卷舒自如的白云,“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我曾手撫古槐,發出“詩魂何在?老柏稱雄”的感慨。

? ? ? ? 目光掃過寺左邊的這片草地,對,就是這片草地。一個大雪飄飛的下午,滿眼玉樹瓊枝,霧凇沆碭,一片晶瑩,宛如仙境。我們十多位同學,喝了點小酒,天旋地轉,恍恍惚惚,在一人深的蒿草中歌唱,跳躍,翻滾,瘋了一般忘乎所以。

? ? ? ? 寺前的這個廣場,當年還是一片松林,多少個周末,我曾手捧《史記》,全神貫注,忘掉一切。左下角鄧寶珊將軍紀念館前的這株丁香下,我曾哄騙憨厚老實的舍友吃過奇苦的丁香葉。右下角的那個花園里,飄雪的黃昏,我曾對著干枯的玫瑰黯然神傷。……

? ? ? ? 哈哈!這真是段美妙甜蜜的日子!驀然回首,物是人非,我已不再年輕。憶往昔,風華正茂,氣吞萬里如虎;嘆如今,老氣橫秋,卻道天涼好個秋!

? ? ? ? 想起這些,不禁感嘆唏噓。因為回憶,所以傷感!看天已不早,怕再呆下去悲從中來,忙抱兒拉女向山下走去。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30,182評論 6 543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489評論 3 42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8,290評論 0 38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776評論 1 31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510評論 6 41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866評論 1 328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860評論 3 447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3,036評論 0 290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585評論 1 336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331評論 3 35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536評論 1 374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9,058評論 5 36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754評論 3 34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154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469評論 1 295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273評論 3 399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505評論 2 379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