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橋明月夜,瑤箏撫罷愁未歇。秦淮畫舫管弦絕,無情柳絮作飛雪?!}記
執一盞琉璃花燈,披一襲秦淮月色,撫一曲漢宮秋月,煮一壺夜霧云華,水墨江南,于煙色的記憶里,站成永恒。
夢中的江南,小橋流水,白云悠悠,連風都是溫柔嫵媚的。撐一柄油紙傘,著一襲素衣,任一頭如瀑般的青絲散于身后,緩緩踏上古樸的青石橋。橋下流水潺潺,偶有杏花飄落,逐水而去,惹起淡淡春愁。
閑夢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蕭蕭,人語驛邊橋。
秦淮河上,煙雨迷離了往昔記憶;游船畫舫,琴聲低訴著伊人何去。淮水東邊,舊時明月猶自映照一江春水,梅熟時節,蕭蕭夜雨,何處曲中聞折柳?
應踏花歸去,奈何月淺燈深,魂牽夢繞的那條歸途,消失在夜霧盡頭,終究無法踏上。倦倚驛橋,聽吳儂軟語,一聲嘆息,道不盡離愁別緒。
一葉輕舟,一壺淡酒,一曲清商,夜泛秦淮,任江水滌凈半世滄桑。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青山隱隱,綠水迢迢,秋意蕭瑟草木凋。三五之夜,乘月游賞,二十四橋仍靜默地佇立于如水的月華之下,那橋上吹簫的玉人,而今安在?點點螢火集于橋下,仿佛在傾聽橋身傳遞的,穿越千年風霜的簫聲。
冷月無聲,用清輝為橋身披上一襲薄紗,每一塊青石板都透著滄桑,每一步,似乎都踏著歷史的傷痕。誰能向我言說,千百年前的那場烽火?橋畔紅藥不語,兀自綻放著妖嬈,只是,年年花開為誰?
千載白云空悠悠,花自飄零水自流。
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繁華事散,六朝如夢,日暮怨鳥哀啼,嘆往日繁華散為煙塵,空余滿城飛花撫慰斷腸人。天邊月輪終皎潔,映著斑駁的城墻,無聲的訴說一段荒煙蔓草的歷史。
月夜中的金陵,宛如一柄剛出水的青銅劍,劍衣上銹跡斑斑,而劍鋒依舊透出微寒。歷經烽煙,沉寂千年,金陵城被月色釀成一壺醇酒,飲醉無數文人墨客和凡塵俗子。
流水無情,煙柳亦然,十里長堤柳絮彌漫,不問世事滄桑。也罷,且自憑欄,看水中白蓮靜靜開放;側耳聆聽,何處佳人輕撫玉箏,把一曲江南古謠淺唱?
詩意江南,婉約了多少人的夢。秦淮月夜,斷橋煙雨,勾勒出只屬于江南的記憶,如一曲清歌在心上流淌,永恒不變的旋律,只為那一蓑江南煙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