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某一段時間里流行著這樣一句話“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這其實是一句歌詞,出自阿桑的《葉子》。這里的孤單其實并不等同于孤獨,歌詞里孤單的人會“一個人吃飯旅行,到處走走停停;也一個人看書寫信,自己對話談心。”然而,對于孤獨的人而言,很多時候,好像生命的意義就只剩下呼吸。
關于孤單和孤獨的定義,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不同的詮釋,但有一點可以明確,就是孤單的人并不是都會感到孤獨,或者說有興趣的人不會孤獨。
通常的,獨自一人時我們會表現出真實的自我,實實在在的做著自己,想自己所想,做自己所做,也許內心憂郁卻并不空虛,這是一種自我和本我的狂歡;而空虛的人,害怕獨處,一刻也靜不下來,只得在與人的交往和‘狂歡’中忘卻自我,麻痹自己,使自己沒有時間和機會去感受和體會內心的空虛,可是一旦安靜下來,頓時空虛無比,倍感孤獨,年華虛度,空有一身疲倦。
何為空虛?我覺得可以將空虛理解為無趣,不知何所想,何所為;而又對身邊的人十二分依賴,時時刻刻都需要“有人陪”。可是,如果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去到何方,誰又會是你的擺渡人。曾看到一句話“有興趣的人比沒有興趣的人擁有雙倍的快樂。”因為有興趣的人同時活在兩個世界里,就像熱愛讀書的人,他們可以在文字里,體驗繁榮,路過破敗,去到現實生活中我們無法到達的遠方。
聽到很多人抱怨,說越長大,心就越來越靜不下來。每一天夜里都告誡自己,明天的自己要做出改變,一定。而當第二天太陽落下的時候,依舊是前一天的復制粘貼。互聯網讓我們有了更便捷的方式去獲取想要的信息,同時也極大的碎片化了我們的時間。曾經的我們,哪里會有刷不完的微博,看不完的朋友圈,回不完的微信消息,點不完的贊。你忙忙碌碌一天,倍感疲倦,然而你收獲的大概只有年末各個平臺的一個H5總結推送。你驚訝于一年你居然點了這么多“贊”,而這些“贊”此時此刻是多么的蒼白無力。
有一句話我想大家都聽過“可怕的不是有人比你厲害,是比你厲害的還比你努力。”天道酬勤,這句話一點也不假。偶然在某自媒體平臺看到一個年輕的作者,介紹是“90后女程序員,白天搬磚晚上碼字,分享所想”。敲代碼和敲字都不是容易的事情,而這位姑娘卻同時在堅持,翻看了她的文字,她將自己一天的所見所想,在夜里敲成一篇篇文字,與萬千陌生人分享。更可貴的是,她做到了堅持。誰說興趣一定要很偉大,如果不想與人分享,每天夜里寫寫日記,也是極佳。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總不會使自己碌碌無為。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這汪洋大海里微小的一葉扁舟,無論風浪多大,永遠永遠都不要忘記,從哪來,將何往。不忘初心,方得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