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
現在社會很常見的一個現象,人們總覺得時間不夠用,總說自己很忙,每天需要處理的事情很多,還要學習,陪家人,交際等等。連睡覺的時間都不夠了。當然這其實也只是其中一部分人,也可以說是一種人。
還有一種人,同樣是覺得時間不夠用,不同的地方在于,沒做什么有意義的事,看看電視,打打游戲,純粹是在打發時間。但是他們同樣會覺得時間不夠用,會覺得自己沒做什么事情時間就過去了。
兩種人所做的事情不一樣,但是所關注的都是一個問題,覺得自己的時間不夠用,比較一下,以前的我屬于后者,但是我現在正在控制自己跳出這個狀態,雖然還沒完全跳出來,有時候還是會松懈,但是,我相信慢慢的會跳出來的。成長就是一個掙扎的過程。
在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大都數人花在上班路上的時間還是很多的,這段時間大多數人都無意識的讓它流走了。無論是在地鐵還是公交上經常能看到的一幕,大多數人低頭看手機,每次一眼掃過看到的基本是在玩游戲,看電視或者聊天,亦或者閉目養神。我也見過看書學習的,但那確實是稀有。這部分時間,可以任由你支配,你可以用來娛樂,也可以用來休息,是花在有意義的事情上還是無聊打發上,這都取決于你自己。
我的時間
其他人的時間我不知道,我的時間去哪里了我自己倒是知道,平時除了學習和睡覺,還有做飯吃飯,我有時候會忍不住被電視,新聞,游戲等等對自己成長沒什么意義的事情吸引,偶爾會有點想逃避現實,沉迷享受的狀態,有的時候理智戰勝了誘惑,但也有的時候被誘惑俘虜了。到最后還總是說沒時間,其實時間就是這樣一點一點不經意的流走的,因為注意力被無關緊要的事情吸引,從而沒有完成自己原本要完成的事情,還抱怨沒時間,其實根本問題是出在自己的身上。
時間還是那個時間
時間總是再過后才顯得飛快
越長大越覺得時間走得越快,這是我跟很多朋友聊天聊過的話題,都一致認為小時候覺得時間沒過的這么快。也一直不知道原因,其實也是自己沒有去尋找這個問題的原因,估計很多人都沒有去尋找。后來看了李笑來老師的《把時間當做朋友》一書,在書中得到了答案,以下是原文中的一段話:
盡管在一般的環境中,時間的運動是勻速的,但實際上,就人的主觀感受來說,時間的運動肯定是加速前進的。對“為什么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個人都會覺得時間過得越來越快”這個問題,心理學家有一個簡單明了的解釋: 對一個5歲的孩子來講,未來的1年相當于他已經度過的人生的1??,即20%;而對一個50歲的成年人來講,未來的1年只相當于他已經度過的人生的1???,即2%。所以,隨著年齡的增加,人們會覺得時間運動得越來越快。 更重要的是,人在小時候沒什么事情可做,就愈發感覺時間過得慢;隨著年齡增加,要做的事情越來越多,當然就愈發感覺時間過得飛快,稍縱即逝。由此看來,小孩子的感覺自然是“那時候天總是很藍,日子總過得太慢”,而“人生猶如白駒過隙,瞬間而已”大都是老年人的慨嘆,也是他們的切身感受。
重要的是解決問題
時間每天不停的走,而且一般情況下每天只有24小時,時間去哪了這個問題?其實只需要好好的反思自己一天所干的事情,并記錄下來,你就可以清晰的看到你的時間去哪了。不過這還不是重點,重點的是記錄反思之后第二天該怎么做,該怎么避免又掉進前一天同樣的坑里,也就是說知道時間去哪了,并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通過什么辦法改變現狀。這個過程也可以稱之為成長,而且要不斷成長。
時間還是那個時間,它不停的在滴答滴答走著,沒有盡頭。變得只是我們。隨著我我們長大,懂得越來越多,也發現不懂得也越來越多。想要做的事情很多,想要的東西也很多,恨不得全部擁有,欲望好像永遠無法被滿足。想要擺脫現狀,只有從現在開始積累。
時間不停走,沒有盡頭,只有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