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鐘冥想》第一章? 觸接冥想
冥想與想法:冥想是停止思考“靜而空”的心靈狀態嗎?當然不是。我們心里裝滿了噪音和各種想法。睜眼看世界,看到的是表象呈現的事物。蒙眼聽世界,聽到的是很多從來沒有想過的事,而這些正是自己常常回避的事。冥想不是想法,是一道照亮心靈的光,能更清楚的看到自己心里每天的所思所想。這就是覺醒。每個人皆是如此。
不要去逃避這些想法,也不要去控制這些想法,這些想法都是自己跑到腦子里來的。習慣讓思緒自由游走,而自己就是一個旁觀者,靜靜的看著就好。
或許意識會被某一個想法引走,然后突然意識到自己的狀態不是旁觀者。沒關系,回來繼續做旁觀者就好。這樣重復很多次后,你會發現,意識游走的次數越來越少,旁觀者的狀態更讓自己舒適。這就是冥想的初期過程。
腦子里的想法有些是有益、有價值的,有些是無益的。通過心靈的訓練大腦會自動給有價值的創造性(靈感)想法留更多的空間。
冥想就是放棄控制,不插手、不介入、學會以被動的方式集中注意力,將心靈安放在自然的覺醒中,以自己的節奏、自己的方式展開。
但是,一些情緒化的沮喪感、憂慮感、疑慮感會不定時的出現在冥想的過程中。無論感知如何,心靈的本質就如藍色的天空。當自己感到非常開心和放松的時候,腦子里愉悅的想法,就像蓬松的白云,就會很放松,沒有感覺到困擾。如果心情不好,感到痛苦和困擾,云就會是暗沉的烏云。
軀體的感覺:把注意力集中在軀體的某一部位的觸覺上,如果心靈忙碌、心亂如麻,就回憶一下烏云下那片藍色清澈的天空,是那么的寧靜豁朗。當意識游走、思緒走神的時候,就能輕松地把注意力拉回到軀體。
想要心靈快速安定 ,心靈卻越是安定不下來。越是著急想進入下一個階段,越是在當下的階段停滯不前。慢慢地、緩緩地給心靈留下適當的空間和時間,心靈會非常愉悅的進入安定狀態。
冥想和情感:當心理乏起強烈地情感和身體感到不適時,心就靜不下來,無法集中精力。這時,不要想去抓住或者擺脫,不要讓自己 感覺的到緊張,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 用軀體的感覺來保持注意力集中。
當你面對痛苦時,想要刻意的壓制內心的悲痛情感時,只專注于自己當前的事。可壓制后的情感卻會以其他方式浮起來。從而影響了身體的健康。
經驗:看到書中的內容,才發現,冥想并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冥想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困惑。解除困惑的方式就是學習。
行動:自己剛剛接觸了幾天的冥想 ,連皮毛都稱不上。書中解決冥想困惑的方法非常細致生動,值得學習。
繼續堅持冥想練習,試著用新學到的知識解決困惑。繼續堅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