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永澄老師啟動【觀察永澄老師50天】實驗,要求尋找推文的規律和目的,然后推測實驗到底是在干什么?并告知,50天后,將邀請完成50天觀察(留言50天)的伙伴進行一個閉門會議,交流這個實驗的前因后果、思路方法、以及具體說明自己所研究的對象究竟是什么。最后一天,會詢問這個實驗的目的是什么,說得最精準的五個人,將請入后宮群。
雖然已在后宮群,雖然每日看永澄老師的文章并留言,已成習慣,但在這么一個新的活動中,怎樣給自己提高標準,增加必要難度,實現更大進步,為此,進行了事前的port,在成果方面要求自己產出一表兩文,即50天文章分類表、50天文章思路分析、50天個人總結反思。
在此先將文章的整體情況和思路分析如下:
一、推文相關數據分析
“觀察永澄50天”實驗活動,從7月7日正式開始至8月30日結束,歷時55天。
一日一文,高產且出精品。55天中發布5組圖片,50篇文章,共計121430字,其中:札記22篇,理念20篇,優術5篇,誠薦2篇,解惑1篇。
在觀察活動中,持續了之前的《思考快與慢》共讀活動;在8月6日,即觀察第24天時,又啟動了《躍遷》共讀活動,16天時間完成了《躍遷》領讀,建立了共讀資源網站。倡議伙伴們組建了幕布群,指導了幕布應用的理念和方法。
對不懂目標管理的新人,深入淺出的講解了目標管理在職場和生活中的價值點,難易結合,吸引更多積極向上的小伙伴加入到成長躍遷中來。
在20篇理念文章上,結合《躍遷》一書的觀點和咨詢當中遇到的問題,對系統、復雜系統、非線性、躍遷、賦能、連接進行了多維度的分析和實例化的講解。
屬優術的有5篇文章,分別為用腦圖積累思維模式、目標落地三神器、信息管理和社會支持系統,以及躍遷共讀的25個問題。既有全面的系統描述,也有系統構建的分析方法,還有措施落地的腦圖神器,可謂個人成長的十八般武器樣樣俱全。
在22篇札記文章中,通過多篇對自己的反思復盤文章,讓伙伴們看到一個真實的老師,一個有方法、有套路,也有苦惱和困惑的老師,看到了一個傾情付出、真心利他的老師。
二、推文的規律和目的
(一)圍繞主題,深度擴展
50天的推文,始終把握了一個主題在進行廣度和深度的擴展分析,主題是躍遷,核心是系統。以建立自我管理系統開始,最后以系統思維是什么的三篇總結文章結束,系統思維貫穿始終。50篇文章共有80%的篇目是講解系統或用系統思維進行分析的,實際上是刻意練習系統思維,用老師的話說就是嘗試著看看是否可以用這種思維方式構建一個穩定的解釋系統,來幫我解釋遇到的各種事情,并且還可以比一般人擁有更高維度的視野來看待。老師在一段時間里會特別刻意地反復提起這個要學習的內容,在與每個人的交流中都說、在每篇文章中都說。如3-4月份的三觀、5月份的解釋系統、8月份的躍遷,都是同樣的策略。這種刻意練習,也讓我們大家更好的理解和回顧。
(二)活動豐富,同步推進
在50天里,除了觀察活動以外,還同步開展了幕布推廣,文章整理員篩選,《躍遷》領讀、《思考快與慢》共讀等活動,集聚了人氣,擴展了運營隊伍,檢驗了運營小組聯機工作能力,提升了大家的認知和動力。特別是《躍遷》領讀活動,預熱充分,共創了網站,組建一個會生長的系統,每個人都可以為這個系統貢獻自己的智慧。在共讀活動中,既有共讀、有嘉賓分享,同時又有觀察50天相連,還有日更文章推進,多維立體式的指導;最精彩的是永澄老師從新的角度進行了解讀,用6個關鍵邏輯:系統、復雜系統、非線性、躍遷、賦能、連接進行了深度解讀,多維度的擴展讓人受益匪淺。
(三)持續反思,提升自我
老師的文章除了系統思維這條主線外,另一條就是反思復盤。基本上每周都有反思復盤的文章。通過這些反思既讓自己修正假設,關聯理論,提升思維外,也讓大家看到了真實的永澄,學到了案例方法。
如:從7月7日第一天開始《永澄:打通的喜悅!我的自我管理系統升級簡史》,文章從自我成長的準備、加速、打通、完成系統升級過程入手,回顧了為節省時間建立模板和庫、構建工作系統、構建自我管理系統的歷程,介紹了方法論、工具、認知系統的不斷迭代更新,分析了提高標準維度整體系統看和因上努力的成長原因,強調了不要怕別人知道你幼稚,只有他們知道你幼稚,才敢給你提建議的觀點。
在臨近收官的8月27日《永澄:積超送來了認知體系全新的破和立》的文章中,從朋友的專程拯救入手,分析了自己遇到了意義感危機的情況和原因,采取了將人生的意義和做事的意義分開思考應對的自救策略,強調了人的存在本身,才是“生生不息”有價值的原因。
(四)一日一問,直擊內心
古典老師在《躍遷:成為高手的技術》書中提出:終身提問者:問題比答案重要!50天50個提問,讓人欲罷不能,持續跟進,這些問題都是比答案更重要的知識,讓大家不當伸手黨,做好思考者。同時讓大家的思考有方向,有了“學來干嘛”的思考,強化了思考能力和反思后的落地能力。好問題是發動機,50個問題都有一個結構共識,圍繞場景-分析-概念-案例的結構讓人有話可說,也為文章的日更、課程的設計和今后相關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大量的實際案例。這些問題是老師教練技術精深的展現,需要我們對照進行深度研究,更需要我們時時對照檢視、持續優化。
(五)環環相扣,穩步推進
阻力最小的路是永澄老師的套路!50天觀察活動結束,新的活動又將開始。老師以系統化的思維,串聯個人成長的路徑,帶領大家繼續朝著躍遷的目標持續前進。一是優化課程。從理論優先到實踐優先,重新研發了《做自己CEO》課程體系,從原來的整體展示到現在的最小啟動,8月28日,認證完了成長的最小行動是什么,接下來要圍繞著最小行動展開整個系統構建;二是開展聯機式的知識專題構建活動;三是帶領小伙伴將自己常用的模型形成一個模型庫,將模型分成認知模型、框架模型、技術模型等,方便伙伴們參考使用,明確最近將大規模書寫關于模型的文章。作為老媽子的永澄老師,強烈建議大家把關于系統思維的文章認真看懂,并提供了輔導書籍,讓你打牢基礎,持續跟進,實現躍遷。
總的來說,觀察永澄50天實驗,利己利他。
利己:提升認知、系統思維、刻意練習、反思復盤、優化課程
利他:提升認知、指導發展、篩選同儕、助推成長、連接平臺
以上只是一些不成熟的看法,還需老師和同儕們的指導和幫助,還需要持續回顧學習,還需快速迭代,逐步形成知識體系并積極踐行。按老師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個人的總結和對50個提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