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是一部真正意義上既反貪官又反皇帝的電視劇,這固然是它非常可貴的地方。但真正難得的是,雖然它反貪官反皇帝,但卻在敘事的時候給了這兩種人足夠的同情與理解,把歷史深處的矛盾與無可奈何表達了出來,而不是流于表面的義憤或者輕蔑。
前面幾十集,講改稻為桑,講絲綢貿易,講抗擊倭寇,兜兜轉轉,來來回回,各位表演藝術家飆足了戲,到海瑞登上舞臺,“狐貍尾巴”才暴露出來了。一切積弊,都在于皇權的絕對性,在于法律的隨意性——因為法律的淵源在于皇帝,法律的最高解釋權也在皇帝。制定法律的人想要帶頭違法又不便明說,這就產生了一種難以解決的沖突。
看這部劇的時候我就總在想,皇帝為什么能有這樣大的權力?真的僅僅是手握兵權與特務機關?并不僅僅是這樣。皇帝的命令之所以能夠生殺予奪,是因為所有人一方面都懼怕皇帝,一方面又依賴皇帝。皇權才是這個體制內,一切邏輯的起點。只要接受這個邏輯的,并投身其中,你就無法反抗。皇帝看似坐擁四海,但其實是孤家寡人。如果普天之下都是皇帝的,那么天底下就只有皇帝是在替自己辦事,其它人只不過打份工而已,誰會對國家治理真正上心呢?所以皇帝要人替自己辦事,怎么能不給辦事的人一點好處?而這些好處從內閣到州府再到縣鄉,層層轉包,到最后層層網織的官僚集團最后必定會尾大不掉。皇帝總有一天會發現好處不夠分了,大臣們明里暗里開始搶自己的那一份了。回頭看歷史,似乎是能看出這樣的規律:每當整個系統臃腫龐大,難以調度的時候,太監群體、特務機關這類可以直達天聽的集團往往就會粉墨登場,權傾一時。而等他們的使命完成,整個帝國要回歸科層制的正軌的時候,這些臨時性的小集團的下場多半也是比較凄慘的。
劇中的嘉靖是個聰明人,他很早就洞察了皇權的實質,并且利用了這一規律來偷懶。因為他相信只要手段足夠靈活,離岸平衡玩得溜,就可以在群臣的你爭我奪之間立于不敗之地。這就是為什么他有膽量和手段去做一個不上朝的遙控皇帝。
其實不管是明君還是昏君,搞政治永遠都逃不開耍權術,玩平衡。《雍正王朝》里面花那么多筆墨把唐國強,啊不,四爺塑造成一個夙興夜寐、關心民間疾苦的好皇帝。但同樣并不諱言其過河拆橋,殺人滅口的毒辣手段。更不幸的是,我們的嘉靖連四爺也不如,他不是一個愿意和自己較勁的短命皇帝,他真正關心的其實是大內的財政盈余和自己的修仙之旅是不是順利。所以在他身上,地主官僚集團和皇帝之間的分肥協議才越發表現的赤裸裸。就像很多答主所指出的,真正讓嘉靖下決心掃蕩嚴嵩集團的原因,其實是這個集團已經咄咄逼人地與皇權爭利。對嘉靖來說,與其重簽協議,還不如把乙方干掉算了。甚至都不需要他自己出手,反正有徐階高拱張居正爭著要來當乙方。
而海瑞這個人在劇中其實是個具有現代意識的穿越者(就像走向共和里面的袁世凱一樣)。一方面他利用朝廷法度為自己的行為當擋箭牌(現實中的可行性觀眾就別去追究了)。另一方面,他奉獻自己的性命來揭示這個體系的要害之處。這首先是讓人非常敬佩的。但在整部劇中,愣頭青海瑞所做的,無非就是把胡宗憲等一干人早就知道的道理公之于朝野,把胡宗憲苦苦維持的平衡打破而已。一封奏則搞得朝野震動,不是因為他發現了什么驚天大冪冪,而是他把這個秘密喊出來了。這就好比一個新入職大學生,花了整整一年時間終于明白了單位人盡皆知的潛規則,接著給全單位的人群發郵件,而且還把矛頭指向了老板。讓人搞不清這是喜劇還是悲劇。
片尾的字幕寫著:中央JiWei監察部電教中心、北京天風海煦影視文化傳媒公司聯合攝制。不知道這個電教中心是個什么單位,能把“反腐劇”聯合攝制到這個地步,不禁讓人感到非常excited!
創建于 2017-03-13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