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標題,對,沒錯兒,相信許多朋友已經知道了,廣電總局昨日又下發了一重量級條令《關于加強真人秀節目管理的通知》,要求真人秀節目關注普通群眾、避免過度明星化。可以說這是廣電自限娛令、限嘉賓主持令之后的又一大招,目測又有一大波真人秀要受到波及了。廣電總局對于這一條令的理由是
不能把節目變成拼明星和炫富的場所,不能助長社會浮躁心態和頹廢奢靡之風。
前半句,我認為還是很有說服力的。
此條令一經下發,我們就能明白之前《我們結婚吧》停播改版加普通群眾戲份的原因了。很顯然《我們相愛吧》是受此條令影響比較大的一檔節目。而我因為最近掉進了石榴夫婦的深坑,對這檔節目也開始無法自拔。我對自己的這種狀態又進行了深層次的反思,看這種明星真人秀的時候,我們到底在看什么?
一是看臉
誰都不能否認一張張賞心悅目的俊美臉蛋會給觀者帶來正面的感受。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這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現實生活中找不到的,那就到電視中去尋找嘛。而剛剛好真人秀節目提供了這樣一個平臺。想想看,懷揣著公主王子夢的青年男女們,看到這一張張動人的小臉,很難不會“春心蕩漾”。
二是看生活中得不到的愛情
在現實生活中,沒有愛情滋潤的單身狗們,往往會對愛情產生更多的美好遐想。而《我們相愛吧》剛好為這群廣大的受眾提供了一個“圓夢”的機會。CP黨為什么會存在?就是因為深深的明白自己永遠無法觸及那樣美好的一個人,所以強烈的希望有一個足夠般配的人能和TA在一起。而往往在婚戀類真人秀中兩個配對的人又剛剛好是條件相當的。再加上兩個人相處中的一些粉紅,便足以讓廣大觀眾沉浸在強烈的羨慕中無法自拔。羨慕到一定程度就會變成狂熱的崇拜和追隨,因此《我們相愛吧》這樣的婚戀類節目往往會比其他類型的明星真人秀節目后續影響更大,因為節目結束后往往還有一大波的CP粉不斷追隨著節目中的兩個人,甚至會越陷越深(參考韓國《我們結婚了》的維尼夫婦)
三是看童話般夢幻奢華的體驗
因為節目組負責經費問題,所以明星在《我們相愛吧》中可以沒有金錢負擔的設計、打造浪漫的場景,給另一半制造驚喜,因此也有網友表示“這是赤果果的炫富啊。”然而這些都是我們平常百姓所不能企及的,頂多在做白日夢時幻想一下罷了。所以好不容易在節目中可以看到明星們為另一半制造著自己可望而不可及、堪稱奢華、鋪張的浪漫,看到他們把金錢置之愛情之后的舉動時,“沒錢不能任性”觀眾們當然會樂在其中,津津有味了。
從這幾點來看,結合限星令,我們可總結出以下兩點。
首先
《我們相愛吧》類真人秀是坐實廣電總局口中“把節目變成炫富的場所”的名聲了。那么這一點是否真的如廣電總局所說有“助長社會浮躁心態和頹廢奢靡之風”的嚴重后果呢?我想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的。因為真人秀節目的特殊性,對“真”的要求,所以較之于電影、電視劇來說是有一定區別的。對于大多數理性的觀眾,對于這些場景不過是“看看就好”的心態,但不乏一些觀眾,會與自己的愛情生活進行對比,增加對現實的不滿。
其二
如第二點所說,不少觀眾(尤其是女觀眾)沉浸在對兩個人現實愛情的幻想中不能自拔,在一定程度上講是對個人精神生活的侵犯。現身說法,最近我本人因為對石榴夫婦的熱衷,竟然讓我自己都產生了一種被“愛情”沖昏頭腦的錯覺。雖然這愛情并不屬于我,但因為過度關心他們的現實關系,所以使其演變成了精神上的一種鴉片。客觀地講,我并不應該過度關心別人的感情生活,但卻時常忍不住關心他們的動態,此所謂“身不由己”。你沒看錯,如我這樣的人還有許許多多,被一檔愛情真人秀沖昏了頭腦。然而追溯起來這又是十分可笑的,因為對于節目本身來說,明星都是“演”大于“真情流露”(節目上親密私下不聯絡甚至互不喜歡),而這也早就違背了真人秀的原則“真”。
所以從婚戀類真人秀的角度來說,廣電總局的條令還是有說服力的,因為連“真”都做不到的真人秀,還能稱之為真人秀嗎?歸根結底,這樣的節目之所以會在大陸火熱,很大程度是受到了韓流的影響(如《我們相愛吧》)而韓國的電視環境是十分娛樂化的,在韓國的演藝界,任何文化都可以被娛樂化,因為深諳觀眾心理,所以他們的主要目的是取悅觀眾,塑造形象。而廣電總局考慮的是節目本身的性質、以及其對觀眾意識形態的影響,所以對韓國節目的照搬硬抄在中國根本是行不通的。
然而,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說過這樣一段話
娛樂是電視上所有話語的超意識形態,不管是什么內容,也不管采取什么視角,電視上的一切都是為我們提供娛樂。
廣電局不斷限制電視節目的形式、引導其進行正確的價值觀塑造的沉重思考——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廣電局所倡導的電視節目的正面影響,是否真的能達到其預期的目標?
當然,我們還是要樂觀的講,不能按照理論一棍子把綜藝業打死。談發展,中國綜藝想要取得進步,光靠種種限令禁止不是長久之計,個人認為有限制就要有鼓勵,有鼓勵就要有補助。既叫馬兒跑,又不給馬兒吃草,最后為迎合廣電口味而失去了收視率,也沒有人會為電視臺埋單,只能造成綜藝節目逐漸衰敗的局面,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