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新得了一本邊塞詩集,每每讀到令我驚嘆的詩句,都會不由拍手大贊其中韻味。有很多人不懂古詩,也不認為古詩除了是文字以外,還有什么作用。而古詩不止含藏著作者的人生閱歷,心境斗轉,還承載歷史變遷,歲月長河。
? ? ? ? 邊塞詩是一種特殊的古詩類型,是詩但又偏史。漢室威嚴,大唐盛世,一直是我心之所向,古詩中描述漢唐繁華的名家數不勝數,杜甫的“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幽憂子也曾描繪長安是“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詩仙太白筆下“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漢唐風采在詩人們的筆下是大街小巷四通八達,車水馬龍熙熙攘攘,家家戶戶豐衣足食,豪門宅地珠光寶氣。而我認為后人那一句“駝鈴古道絲綢路,胡馬猶聞唐漢風”,較量之間,大國風采一覽無余。
? ? ? ? 泱泱中華,漢武唐宗,幾千年來有這樣兩條史詩般的大道,連接了稱霸蒼茫歐亞大陸的四個強大文明:一條在陸地,蠻荒大漠,駝鈴承載著中國的四大發明,商人吹著羌笛,走過楊柳春風都不曾眷顧的玉門關,途經玄妙的黑水國,神秘的樓蘭古城,夜晚圍著篝火,看大漠孤煙直,雕戎西北去;另一條在海上,碧海藍天,商船裝滿桑蠶吐納的錦繡絲綢,南海茫茫,云山出沒,往來在變換莫測的海與風中,寶舶走過七洲洋高浪,穿過昆侖洋蜃樓,驚濤拍岸,狂風盡掃。
? ? ? ? 這貫穿文明之路那里是那么容易?陸上是戈壁黃沙的“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海上是暗礁密布中“滄溟忽見颶風作,雪山崩倒隨驚”;這貫穿文明之路那里是那么容易?保衛邊疆的將士“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滔海遠行的行商“海國茫茫一身寄,漂泊誰憐泛濫行”。
萬物并育而不相害,大道并行而不相悖。絲綢之路不只是單純的商業之路,它體現著中國的大國風采,與那些絲路上一同留下的詩詞一起見證著中華文明曾經的璀璨,見證著“海納百川”的大國胸懷。書寫絲綢之路的詩也不只是單純的邊塞詩,而是一首又一首不一樣的樂章,既是“驀空無人忽成市,上不在天下不在地”路途壯麗兇險的嘆歌,又是“出沒波濤之間,冒不測之險,死且不悔”前路生離死別的悲歌。而也正是在這些描繪絲路的詩詞樂章中描繪的:駝鈴中,海風里;沙脊上,狂浪尖的使節、商人、將士,在歲月的長河中踩拓這鮮為人知的滄桑,奔波于此道將西方的萬卷佛經、千種食物帶回中土。在途中留下無數世界瑰寶,佛光飛天的敦煌壁畫,神秘莫測的樓蘭女尸,記載生離死別的蕃人?!旁娖截祈嵨独镉涊d的這不只是一個民族的文明,也不止是中國的文明,而是世界的文明。絲綢之路,大道之行,打破了族別、國界,用商路將四大文明緊緊相連。
這悠悠歲月的記憶,都在古人的詩詞中句句珍藏,字里行間難忘前人鑿空的艱辛,難忘先輩相通的艱辛,這是詩,也是史。詩中的這條絲路在千年間,不問世事幾多換人家,不管封閉漸次怎荒涼,仍然走到了今天。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從玉門關渡過的春風,不止染綠了整個戈壁灘,也帶動了中國夢。新的海上絲綢之路揚帆起航,新的陸路絲綢之路高鐵出發,新的歷史篇章也應有新的詩詞記載這大道之行,中華之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