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歷史上出名的帝王,大抵都會說出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還有劉邦、朱元璋、成吉思汗等;這些帝王確實是了不起的開國帝王。
但是,有一位總是被人所忽略,更多的人認為他是一位中興之主,他以懷柔治天下,卻為人低調,他,就是光武帝劉秀。
說起光武帝,很多人并不是很熟悉,畢竟在我們的歷史課本上介紹東漢的不多。同時,東漢前有西漢的光芒萬丈,后有三國的人才輩出,劉秀開創東漢這一段的歷史被忽略也就不奇怪了。
說到劉秀是歷史上最有文化的皇帝,可能很多同學不明所以。據《后漢書》記載,由劉秀之口說出的成語就有三十個左右,這還不包括別人稱贊他的像“推心置腹”、“手不釋卷”等;可以說劉秀是歷史上成語典故最多的歷史人物,很多都是到如今仍然被廣泛應用的。讓我們透過這些成語,去感受下光武帝的文化情懷。
1、疾風知勁草
出處:潁川從我者皆逝,而子獨留。努力!疾風知勁草。《后漢書·王霸傳》
解釋:在猛烈的大風中,只有堅韌的草才不會被吹倒。比喻只有經過嚴峻的考驗,才知道誰真正堅強.也作疾風知勁草。
2、反側自安
出處:令反側子自安。《后漢書·光武帝紀上》
解釋:讓那些心神不安的人自然而然地安下心來。
3、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出處:赤眉破平,士吏勞苦,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澠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后漢書·馮異傳》
解釋:指在某處先有所失,在另一處終有所得。后喻在某一面有所失敗,但在另一面有所成就。
4、有志者事竟成
出處: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久志者事竟成也。《后漢書·耿弇傳》
解釋:有志向的人,做事一定會成功。
5、置之度外
出處:且當置此兩子于度外耳!《后漢書·隗囂傳》
解釋:指不把個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6、舉足輕重
出處:方蜀漢相攻,權在將軍,舉足左右,便有輕重。《后漢書·竇融傳》
解釋:指處于重要地位,一舉一動都足以影響全局。
7、披荊斬棘
出處:為吾披荊棘,定關中。《后漢書·馮異傳》
解釋:撥開荊,砍掉棘,比喻在前進道路上清除障礙,克服困難。
8、旗鼓相當
出處:如令子陽到漢中、三輔,愿因將軍兵馬,鼓旗相當。《后漢書·隗囂傳》
解釋:比喻雙方力量不相上下。
9、日復一日
出處:天下重器,常恐不任,日復一日,安敢遠期十歲乎?《后漢書·光武帝紀》
解釋:比喻時間長,也形容光陰白白地過去。
10、樂此不疲
出處:我自樂此,不為疲也。《后漢書·光武帝紀》
解釋:形容沉浸于酷愛的某件事中而不知疲倦。
11、差強人意
出處:吳公差強人意,隱若一敵國矣。《后漢書·吳漢傳》
解釋:表示大體上能讓人滿意。
12、后悔莫及
出處:反水不收,后悔不及。《后漢書·光武帝紀上》
解釋:指事后的懊悔也來不及了。
13、危在旦夕
出處:旬邑危亡,在於旦夕。《后漢書·馮異傳》
解釋:形容危險就在眼前。
14、人各有志
出處:自古明王圣主必有不賔之士,亦各有志焉。《后漢書?逸民傳?周黨》
解釋:人各自有不同的志向愿望,不能勉為其難。
15、得隴望蜀
出處: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每一發兵,頭須為白!《后漢書·岑彭傳》
解釋:比喻得寸進尺,貪心不知滿足,貪得無厭。
這15個成語,是筆者在光武帝所說成語中最喜歡的,這里面既有鼓舞人心的,也有提醒旁人的,更有看透人生欲望的,可以說著15個成語比較濃縮了劉秀的文化底蘊,更是顯示了他內心的對生命的敬畏與對事業的執著。
有人曾經總結過劉秀成功的三個原因:不張揚;不著急;不言棄;這三個恰恰是劉秀最獨特的三點,正如劉秀自己所說:有志者事竟成。在經歷人生大起大落,親人被殺,還能頑強地生存,利用智慧與人格魅力,最終完成漢室復興。光武帝還是一個厭戰之人,無數次的征戰和流血犧牲,讓他更加渴望和平,所以在平定天下后光武帝選擇了以柔治國,柔百姓減賦稅,柔功臣使善終,將戰爭時剛強的一面轉化為治國時柔和的一面,將剛柔并濟運用到極致,諸葛亮對光武帝的評價:光武神略計較,生于天心,故帷幄無他所思,六奇無他所出,于是以謀合議同,共成王業而已。
劉秀對愛情的專一,在歷史上也是罕見的。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這句話不是出自劉秀之口,但據說劉秀當時借著這句話跟陰麗華(劉秀的皇后)表白,絕對是有當擔的男兒!
當劉秀一統江山,凌駕天下,與陰麗華共同欣賞這大好河山時:皇天庇佑,一統四海,改國造物,撫民定業,風調雨順,人神易聽,這秀麗江山,是我的,也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