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以為,有主意和有主見是絕對不同的。在日常語境中,如果說一個人有主意,一般意思是這人雖然表面不說,但是肚子里蔫有主意,不知道憋著什么想法呢;但“主見”兩個字帶來的氣場就不一樣,如果說此人有主見,那么ta乃是渾身散發著領袖光芒。
其實有主意絕對不是壞事,反而是大好事。有主意證明腦袋靈光,思維活躍,想法不斷。但由于沒有主見,也容易吃左顧右盼、優柔寡斷的虧。
比如問,今天晚上吃什么?
有主見的人會回答,就吃那家新開的料理店吧,你覺得呢?然后詢問他人意見,對方認可后拍板兒:走,就去那兒了!對方要是不同意,沒關系,再說另一家嘛~
只有主意的人會回答,隨便吧,這家燒烤好像不錯,那家日料也挺好呀。如果有人想就此決定下來,有主意的主兒又要猶豫了:這家口味好嗎,喂~那家是不是太貴了!
——反正,想得多又決定不下來就對了。
在生活中,有主見的人一般也是話題的引導者,很少懼怕自己是不是讓氣氛尷尬了,由于氣場強,也確實很少引發尷尬;有主意的人聰明也隨和,隨大溜兒就行,但主動挑起話題會引發他們的不安,所以一般是附和的一方,接下茬兒很幽默。一個是逗哏的,一個是捧哏的。
小到吃什么,大到人生選擇,有主見的人會為自己做好的選擇解釋個1、2、3,而只有主意的人會列1、2、3個選擇給自己慢慢挑。
事情的兩面性,決定了有主意卻沒有主見的人,會比較隨和,比較善良,卻也比較懦弱。
有主意的人可能沒有主見,但是有主見的人一定有主意。
主意到主見之間,差了決策力,差了一份果敢,一份自信,以及一份承擔。以小心翼翼試探的方式提出的主意,被否定可能還有下一個,每一個都沒有足夠的底氣。但有主見是每一句話每一個想法都被充分表達執行,背后有承擔尷尬氣氛和失敗結局的勇氣。
這也就是為什么有主見的人可以成為意見領袖,可以主動制造話題,而只有主意的人最多是個一流的轉發評論家。
想從有主意變得有主見,建議是,從小事做起——這頓吃西紅柿雞蛋還是黃瓜炒肉并不值得耗費過多時間,果斷地選擇就好。以及做自己,勇于表達和執行。
有的時候,有主意但沒主見的人會埋怨自己:就不能勇敢表達出來嗎?就不能快點決定嗎?就不能更自我一點嗎?
關鍵是,最好有敢作敢當的勇氣,為自己的每個字、每個行動、每個決定負責,并能接受結局,放松了,也就勇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