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很久前就和大姐討論過人性的問題
西方講人性本惡,于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心里假設出發點都是惡的,有時只要對方做一點好事,便會心懷感激,所以,西方的熱門詞匯是“謝謝,感恩以及Thanks”
東方講人性本善,于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心里假設出發點都是善的,有時只要對方做的事情不如已意,便會滿腹牢騷,所以,東方的熱門語句是“他變了?他怎么可以這樣?以及FUCK”
究其根本,我想不過是心理預期的不同
建立低的預期,只要給予對方高一點的回報,便會被感激涕零
建立高的預期,如果能力稍微達不到,便會被指責“失望“
同理可證“壞男孩更受女生歡迎”
一個整日吊兒郎當,沒有正型,說話xx,以及咳咳咳咳。。的男孩,往往身邊卻是女孩如云
一個整日斯斯文文(假斯文不算),舉止優雅,從容有度,極富修養的男孩,卻如同針入大海一般
究其原因是同樣的道理壞男孩的舉動本身就極具吸引力(因為和大眾不同,所以對ta有吸引力),這時只要稍稍對女生有些關心,甚至一周關心一次,女孩也會蠻感動,“他竟然也有不壞的時候”
好男孩由于舉動受思維方式的約束,永遠不會做出格的事情,只得真心的對待女孩,一周七天關心八次,稍微哪天有所懈怠,便會被埋怨”你變了,不如原來對我好了”
例子舉得有些典型,不過只為分析道理
現在我們來進行收益計算
好男孩建立的標準為80分,壞男孩建立的標準為60分(以大眾角度為標準)
每施予一次好,便加10分
壞男孩一周一次,結果為60+10=70分
好男孩一周七次,結果為80+10x7=150分
站在女孩的角度講,70分遠遠小于150分,按照收益估算,女孩賠了
但結果卻成了社會慣例”壞男孩更受女生歡迎“,盡管有些是以眼淚告終(當然也有浪子回頭的)
說到這里,不知您作何感想是堅定的做個不折不扣的”好人“,還是坦坦蕩蕩的做個···的人(你懂的)
我想,這不重要重要的是,珍惜你身邊的”好人“,功利一點的講,剛剛我已經給你算過收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