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Yolanda
家人和真正的朋友,是絕不存在“你不喝酒就是不給我面子”這種說法的。
天朝國情之下,酒被當成了一種文化。
我們不愛喝酒,可為了掙錢養家只得硬著頭皮去赴約。
雖然升職重要,但沒必要透支自己的身體。
小酌怡情,大醉傷身,營生的同時需要保重身體,只要足智多謀情商高,你一定可以用最少的酒,陪好領導活躍好氣憤。但在修煉的過程中,不得不備上多種伎倆,才可明哲保身。
下圖是從雙方身份、
關系以及處理方式出發,
總結出的躲酒方式:
如果你從上圖已找到合適的方法,
看到這兒,存下圖片即可。
但酒局中人,總是心懷鬼胎,
我會根據自己的身份位置來判斷,
自己是適合滴酒不沾?
多少喝點來活絡關系?
還是不醉不歸表示誠意?(極不推薦)
朋友們因地制宜
滴酒不沾
開車
客觀原因,不能喝,
司機一滴酒,親人兩行淚
酒精會麻痹神經,
就算你是再老的司機也無法保證安全
主動拒絕
直接說“不喜歡喝酒”
或者更直接一點“我不喝酒”,
但如果對方邀請的時候明確說是酒局,
到場后卻這么說,多少有點打臉,
還不如不去
身體原因
酒精過敏、肝病胃病都不能喝
如果是沒病裝病,就要對所有人裝,
也就意味著如果將來想喝酒,
只能自己跟家喝,不能與他人共享。
用這招的好處:以后都不用喝了
壞處:再也沒人喊你來酒局
有可能會喪失和同行交流信息的機會
臨時原因
適用于今兒心情不好,爺就不想喝
“我明兒一早開會,怕喝酒耽誤事兒”
“我最近幾天頭疼,就不喝酒了”
“我最近在服用什么什么藥,不能喝酒”
如果是姑娘,就說來姨媽了。
但是這樣會給人造成一種:“你愛喝酒,但因為有這些原因所以這回不能喝,下次就可以了,你又不可能每次去吃飯都遇上事兒,因此用起來有非常大的限制。
以茶代酒
如果赴約之前明確了解這是酒局,自己的身份位置也沒有處于金字塔的尖尖,漢子們慎用,容易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姑娘們可以,但也少用,多少有點裝白蓮或者不邀請方當回事兒的意味。
多少喝點
“來都來了”,時間耗費的就得值,
多少喝點,但又不想喝太多,
就在這一PA里挑選合適的方法:
前提
你必須有量,最少半斤
你可以裝醉,但必須頭腦清醒。
喝到一半,主動暴露出自己已醉。如果再有人勸酒,記住他!以后少來往,這種不管你死活的,在生意場上也不會替你考慮,這樣的合作伙伴,不要也罷。
千萬不要成為焦點
槍打出頭鳥,如果太冒尖,會成為大家的敬(gong)酒(ji)目標。
掌握節奏
吃飯為了拉近關系,喝酒為了活躍氣氛。領導在酒桌上,你是他帶來的。如果能摸清領導的意圖,并聰明機智的調動情緒和氣氛,把大家都陪high了,自己又不過量,這才是酒桌上的上上策,也是躲酒的最高境界。
裝醉
很多人一上酒桌就熱情的不要不要的,就算你說自己酒量不好,也會有人不依不饒。這時無需說話,有人敬酒就可以接茬兒,兩杯下肚就開始假裝說胡話,也可以趴桌子上休息,如果當天穿的多,熱的臉紅了,簡直完美。但會給別人留下“一喝就醉”的印象。
裝醉可以,千萬不要穿幫!!!除非你就見人家一次,不然會永久性尷尬。
消除存在感
悶聲吃飯,盡量不招惹飯桌上的其他人,努力消除自己的存在感,除非敬酒的人要求全桌一起干一個,其他時候兒都不用吱聲兒,吃你的飯,這樣一頓飯下來,也就喝一杯。
但弊端就是,浪費一頓飯的時間,沒有任何意義。
他人助攻
有些話,想增加真實性,一定要從別人的嘴里說出來。但是,一定要挑不會出賣你的隊友。
如果你想表達自己胃口不好,就提前和好基友/閨蜜打招呼,讓TA附和你說上次喝了酒直接去醫院,晚上睡不著,無法XXOO……說到不舉,應該男性有人就不會灌你了……
講故事
講故事只是一個泛指,核心是聊天,能拋出引起大家熱烈討論的話題,聊天一high,場子熱起來,誰還記得灌你酒。但這個招數需要很強的洞察力,能快速判斷出這個酒桌上大部分人的口味和關注點,同時有相當一部分的知識儲備,可以隨時調用。
但種方法需要注意身份,一定是長輩對小輩,領導對下屬,小員工千萬不要企圖給老板講故事,會死的更快!
如果是真正的朋友,親近的家人,是絕對不會出現“你不喝酒就是不給我面子”這種情況的,酒桌如戰場,拎清自己的身份,該喝可以喝,但如果是賣命討好,實在得不償失。
如有好酒,且遇到合適的人,該喝就喝,酒逢知己千杯少。但一般咱都遇不上,所以還是能躲就躲吧。
祝大家不用喝酒即可如魚得水升職加薪,
不用賠笑就能仕途暢通平步青云,
你有什么躲酒的小妙招兒?
來一起分享吧!